摩地。
蘇十八契也。
是則三部别法也(雲雲)随行法者。
此題可名大日經第七卷。
謂大日文殊觀音等随行何尊儀式也。
而不名經。
别軌造大日一尊法名随行也(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同日)
三摩地法無别由。
隻有五相成身等三摩地一儀也。
(寬德三年四月上旬)
師曰。
随行軌者。
以此軌随何尊可行也。
故雲也。
三摩地法者。
隻是金界瑜伽之法也。
青龍軌(十三)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說)
青龍三卷軌奉受了。
禅林本也。
東寺義受欤。
無玄法軌印明等重決受了。
謂觀音部中奉教者。
難陀優婆難陀阿修摩睺羅等印明也。
師曰。
難陀優婆難印。
難陀右五指安左手指背。
掌向下。
左五指豎上。
橫置右五指(雲雲)優以左安右上為異(雲雲)清涼說。
此印左右手掌全互相覆(雲雲)謂互掌覆背也。
師曰。
今此三卷義是東寺傳讀也。
(サテ)是彼寺傳也(真言注雲。
印口授者是無所不至印也)又八印結受雲。
其慈氏印二說。
一如常。
一唯心前金合隻微左右轉之(雲雲)又雲。
師曰。
東寺傳授睿僧正青龍三卷軌雲。
今所授青龍三卷軌是彼睿僧正本(雲雲)。
(寬德三年六月九日)
玄法寺者。
法全大和尚先所住也。
青龍寺同大和尚後所住也。
義決(十五)
(長久四年九月三十日說)
義決不空制也。
智藏者即是也(雲雲)。
(永承三年壬正月)
義決者。
是智藏三藏所制也。
或一本注雲一行阿阇利記者大誤。
又義決釋經六卷本也。
所帖文全同也(雲雲)。
義釋(加疏。
十六)
(長久四年九月說)
義釋阿阇梨者。
若一行。
私謂。
語阿阇梨者。
無畏三藏也。
若無畏語阿阇梨者。
達磨掬多三藏也。
而望文斟酌之。
炎王授歸戒。
授無畏(雲雲)。
(寬德二年四月上旬說)
大日疏阿阇梨者。
一雲。
一行指善無畏也。
一雲。
無畏指掬多也(雲雲授誓歸依無異雲。
彼雲治定本)。
抄記(十七)
(寬德二年四月說)
師曰。
抄記者一行大和尚私抄記也(雲雲)。
(長久年中決)
抄記者。
義釋奧文是也。
阿字觀(十八)
阿字觀一卷。
是同真實智品義釋意。
若彼品文抄雲欤。
義記(十九)
(同日)
傳教大師将來七卷義記。
大體同二十天疏文。
而疏亂脫多之(雲雲。
件七卷本在谷禦坊。
後日可見之)。
金剛智譯胎藏一卷軌(二十)
師曰。
金剛智譯台藏一卷軌是伊舍羅口所誦也。
三藏即随口誦譯之。
即是大日經第七卷同本異譯也(雲雲)。
甘露佛頂經(二十一)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說)
且依題于軍荼利法中出欤。
疏未來者秘之欤(雲雲)。
具支灌頂(二十二)
(長久三年四月上旬)
師曰。
具支灌頂缺第七卷。
是即智證大師破燒給也。
但持誦不同第七卷是其也。
然和上有所思食。
以之顯彼也(雲雲)。
嘉會壇(二十三)
(長久年)
嘉令壇灌頂次第是然和上所制也。
五右院者彼禦住所也。
門徒者可尋之。
若書寫誤欤(雲雲)。
秘藏記(二十四)
(長元年中決)
秘藏記者可尋之。
持誦不同引之。
猶唐書欤。
無畏(二十五)
無畏決文中。
後文抄入要文。
非決文也。
梵網經(二十六)
(長元年中決)
梵網經金剛頂淺略文也(雲雲)魔受化者。
彼金剛頂瑜伽所說降三世尊降魔事欤。
又雲。
義決雲。
梵網經是金剛界淺略文也(雲雲)小山本台記雲。
慈覺大師進官錄雲。
梵網經毗盧遮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一卷(亦名大乘鈎鎖菩薩戒。
一卷是極密)集昔擇法華經信解品用鈎鎖義。
今見此文理智和合哉。
故今記出件戒本顯名耳。
七星如意輪法(二十七)
(同日說)
世間有書也。
卻溫經(二十八)
(長久五年二十一日)
卻溫經或說僞也(雲雲)。
秘錄之内(二十九)
(同日說)
宜傍見者。
如說訓知之。
(本雲)
文明十六曆(申辰)夷則天于桂輪院為興隆佛法書之功訖。
阿阇梨澄舜
(本雲)
天文十五年(丙午)三月日東塔北八善光院傳領。
祐海之。
于時寬永十七年正月十四日書之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