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大日故也。
尊勝等法皆依此式(雲雲)又更有一說。
不必加行之時行法等。
唯如怛大法。
先入大日三摩地。
次結誦大日印明。
次加誦本尊真言等(雲雲)更是别說也。
師曰。
依大法修随意本尊時有二說。
一先大日入我我入。
次結大日印明。
次如常念誦(大日)次入三摩地(大日)次本尊入我我入。
次結本尊印誦明。
次本尊念誦。
次本尊念誦。
次入三摩地本尊(雲雲)東寺依之(雲雲)二如常先大日入我我入。
次結大日印誦明。
次念誦大日明。
次念誦本尊明。
次大日三摩地(雲雲)。
(寬德三年二月十九日說)
又依大法修别尊時有二說。
一加持珠後。
先入其随樂本尊三摩地。
即從三摩地出。
結誦其随樂本尊印明。
次正念誦。
次三摩地念誦。
謂其随樂本尊種子若明也。
次其随樂本尊根本明也。
謂此說不用念誦初大日入三摩地觀并初大日根本印明也。
其由大日之明諸會中既用故。
初三摩地觀不必大法之意。
故不用之。
故隻準别法用随樂尊印明也。
況此尊即大日不二故也。
又說。
加持珠之後先入大日三摩地。
次結大日根本印明。
次大日念誦。
次入随樂尊三摩地觀。
次結其尊根本印明。
次其尊念誦。
次其尊三摩地念誦。
次其尊根本印明。
(寬德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依大法修别尊法之時。
于入定念誦等之事有二說。
一清涼房說。
直入本尊三摩地。
結本尊根本印。
如常念誦而後入本尊三摩地。
結本尊根本印。
本尊大日非别尊故也。
一說先入大日如來三摩地。
次結大日印。
次念誦大日真言。
次入本尊三摩地。
次結本尊印。
次念誦本尊明。
次入本尊三摩地。
次結本尊根本印(雲雲)抑此事先日承之。
而今與先異也。
是慥決受之。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于谷禦房)
問。
依台藏修藥師法。
如何。
可想本尊耶。
答。
凡對大法修一切别尊之時。
隻想大日即本尊。
更無别異耳。
是普通師說也。
又師說雲。
無能勝即是藥師想(雲雲)又師說雲。
釋迦藥師即同尊也。
故釋迦忿怒無能勝明與藥師明同也(雲雲)故可想東門釋迦即藥師也。
又藥師彌陀及當來彌勒等。
皆于智處城說曼荼羅也。
若爾者被各各佛智處城身。
即中台毗盧遮那是也。
其東門可安教流布之身一代教主也。
故此院今此釋迦法中如名釋迦院。
彌陀土名彌陀院。
藥師土可名藥師院也。
故于東門即可觀想藥師也。
凡曼荼羅是普通之初也。
故又此台藏曼荼羅修藥師法時。
勸請彼淨琉璃界台曼荼羅故。
彼大日即藥師智處身一。
東門即藥師教流布身耳。
餘尊準之知之耳。
如被慈氏菩薩軌。
以金剛曼荼羅中台安慈氏為一尊曼荼羅也(雲雲)又曼荼羅界緣道請安随方之佛。
謂東界緣藥師善德也。
餘皆準之。
猶多内二重緣可安欤。
最外頗聊爾耳。
又凡同居土一切教主多請安外金剛部之中(雲雲)如釋圖。
(寬德二年六月九日說)
以大法修别尊法之時。
修法之勸請印明之次。
别可用本尊勸請印明也(雲雲)。
别尊法依兩界(七)
(長久五年九月十一日說)
無畏尊勝軌。
初台。
後金。
兩界軌也(雲雲)。
(永承元年七月二十日說)
尊勝(無畏)軌是依兩界意也。
其文炳着也。
故又其曼荼羅不動(台)降三(金)二尊為教令耳(或圖智拳印或圖法界定印)。
别軌等中依兩界法等。
謂法花法無畏尊勝軌慈氏軌等也。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說)
師曰。
無畏尊勝軌俱兩界意(雲雲)。
别尊法多依悉地修事(八)
(寬德二年十一月說)
北鬥六字等法。
又依悉地可修之。
凡别尊法多依悉地可修之(雲雲)。
十七尊(九)
(長曆四年九月三十日)
十七尊曼荼羅以大日安中台。
四方安四波羅蜜。
又如常安四接八供。
謂十七尊也。
又說以金剛薩埵安中胎。
金同(雲雲)。
一印曼荼羅(十)
(長久四年九月三十日)
一印曼荼羅者。
意樂尊種子中台安。
四攝八供安之也。
或本法無曼荼羅。
随意圖師曰。
私謂。
如十七尊曼荼羅。
餘四佛等又可然欤。
故或右圖有之此猶一印曼荼羅意欤。
)之。
但天等為本尊之時不必爾。
四攝等勝天劣故也(雲雲)。
受地事(十一)
受地事前日說如安鎮記。
次日說雲。
受地時所備供物等向。
如常可修供養法欤。
若修胎藏供養會。
或念誦之後堀地。
或驚發偈之次堀地無妨欤。
或隻驚發偈修之。
五色(十二)
(同日說)
合五色法立壇備供修法如常。
次念誦之後合線(雲雲)不必用别供也。
又用無妨欤。
(長久二年九月中旬說)
師曰。
五色線一色不絕來去。
攝修。
為九品。
一方左右糸首聚。
九筋者○(十二)二筋一色合十八也。
九筋者。
即九識也。
九識即五智也。
即白一色中即五佛五智具足。
乃至黑亦爾也。
(寬德二年四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