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書。
因為武俠小說的情節引人入勝,讓人看得津津有味,很容易忘記睡覺這件事,可能因此養成閱讀的習慣。
二、不愛睡覺的人,可以看富有艱深哲理的書,比方四書五經、東西方哲學等各種思想性的著作。
這類書不容易理解、消化,所以很快就讓看的人呼呼大睡,具有催眠作用。
三、有的人睡癖不好,經常在床上翻來覆去,輾轉難眠,甚至有的人即使已經躺在床上,也要花上一兩個小時才能入眠。
與其浪費時間,不如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英文、日文單句,以外語書籍作為床頭書。
因為不長于外文,需要費神,最後就因為疲勞而入眠了。
四、假如平時因為事情多而煩擾,一上床,靜下來便開始妄想紛飛,這時用宗教書籍作為床頭書最好。
因為宗教書籍都是教人要攝心息念、萬事放下,不要被貪、嗔、癡所擾亂,不要自尋煩惱。
如果你能與宗教書籍相應,就容易入睡了。
五、以念佛機代替床頭書。
現代人多數不好讀書,倘若不容易入睡,最好能準備一台念佛機。
為了不吵人,可以戴上耳機,随着念佛的清淨音聲,一句句、一聲聲,浮動的心漸漸平靜,可能比床頭書更有功用,更能幫助睡眠。
六、上床時,播放一段柔和的音樂或佛教的梵呗,并且随着哼唱、誦念,或許梵呗唱念沒學會,卻因此養成了良好的睡覺習慣。
睡前躺着看書,并不是最好的閱讀習慣,但是現代的社會,人心動蕩,為了解決因為生活上的不如意而無法成眠的問題,所以不得已要用床頭書催眠入睡。
但是,千萬要記住,不可以用現代的八卦雜志、黃色小說及不正見的邪書作為床頭書,否則不但無助于入眠,就算因此入眠,心中也不清淨。
所以,慎選床頭書,非常重要。
學 習
俗語說:“沒有天生的釋迦,沒有自然的彌勒。
”人并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所以學習在人的一生之過程中,非常重要。
學習任何東西,态度決定成敗,有的人什麼都學,但是學得很膚淺,隻學到一點皮毛就自以為是地到處賣弄,所以被譏為“滿瓶不動半瓶搖”。
有的人學什麼都是五分鐘熱度,而且學得不像、學得不真,學了也是白學。
其實,人生“活到老,學不了”,尤其今天是個多元化的時代,人要在社會上立足,必須廣泛地多方學習,例如學習駕駛、學習廚藝、學習電腦、學習會計、學習醫療等。
然而這種種的學習,都還隻是技術上的應世能力,并沒有學到人生的要點,人生真正應該學習的重大課題是“學自己”,略述如下:
一、學習自我健全。
所謂“自我健全”,眼能看正當的事物,耳能聽正當的聲音,口能說正當的語言,手能做正當的事情,乃至威儀端莊、舉止安詳,這些都不能不學。
二、學習禮貌周到。
中國一向被稱為禮儀之邦,孔子一生弘揚“禮”的重要性,周公以禮樂立天下。
禮是做人的根本,是立身的基礎,是應世的要道。
中國的五倫,包括:君臣之禮、父子之禮、夫婦之禮、兄弟之禮、朋友之禮。
這些都是做人應守的禮儀,有禮社會才有秩序,有禮人生就有規律。
禮者,理也,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禮,對于吾人立身社會,與人相交,能不重乎?
三、學習體諒他人。
人的劣根性,容易苛責他人,卻總是多方原諒自己。
其實,一個真正有修養的正人君子,應該“寬以待人”,多方體諒他人,反過來要“嚴以律己”。
我們不能把“體諒心”用來寬待自己,應該多方替人設想,對自己則要嚴格要求,而且要學習謙虛、學習感恩、學習知己知彼,如此才能生起體諒心。
體諒心就是仁心,有體諒心的人,才能交到知己。
四、學習為衆服務。
助人是偉大的服務、是神聖的使命,人的一生之所以要學習知識、技術、道理,其目的就是要為人服務。
如果所學的知能再多,卻沒有服務的熱情,對社會一無用處,也是毫無意義。
所以,人要有工作,在工作之前多說“Ok”,少說“No”。
不輕易拒絕别人的人,必能為人所擁戴。
人生需要學的東西很多,以上四點是自我學習的重點。
學習自己才有佛法,有佛法就有辦法,所以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是要自我學習。
學習什麼(一)
人生在世,要想立足社會,應該學習的事情很多,學習做人、學習處事、學習技能、學習讀書、學習禮貌、學習自愛。
人要學習的内容很多,甚至世間萬事萬物、情與無情,都值得吾人學習。
就拿動物來說,我們要學習狗的忠誠、學習牛馬的奉獻、學習虎豹安處深山、學習老鷹堅毅飛翔。
動物的長處有勝于人者,多不勝數,要學習也不容易。
再就大自然來說,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
一、學習小草的身段柔軟。
我們不要小看路邊一棵弱不禁風的小草,小草雖小,但狂風暴雨能折斷千年大樹,唯有小草因其身段柔軟,故能安然無恙。
因此,吾人如能成就高聳挺拔的大樹,勇敢地與狂風暴雨抗衡、較量,固然很好,否則就學一棵柔軟的小草,也能活得傲然、活得挺立。
二、學習流水的遇阻則彎。
江湖河海,急流滾滾;溪水潺潺,流水清淺。
水的精神,不但滴水能夠穿石,尤其水性遇山水轉、遇石水轉、遇舟水轉、遇岸水轉。
因為不管遇到任何阻礙,都能遇阻則彎,所以能奔向大海。
人如果能學到水的性格,周轉自如,能夠不揀細流,點滴潤澤蒼生,則受苦受難,也是在所不計,所謂“但願衆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就是菩薩的心。
三、學習和風的成熟萬物。
在炎熱的氣候中,一陣和風徐來,讓人感到無比舒暢,所以普世無人不歌頌春風。
春風怡人,雖然嚴冬寒冰徹骨,但是大自然的冷熱都是為了成熟萬物也。
就如陽光,有陽光,萬物才能生長;有陽光,萬物才能成熟。
所以人生要能夠學習春風,給人清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