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叁·讀書與學習

首頁
    ”。

     讀書四要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

    ”其實最重要的是,書中有養分,讀書才能變化氣質,讀書才可以增加見識,所以“人不學,不知義”,不讀書的人,不能成才。

     讀書要講究活用,不能讀死書,也不能死讀書。

    古人為了讀書,像蘇秦的“懸梁刺股”,像匡衡的“鑿壁偷光”。

    現代多少名人,也都是因為有好父母,不惜一切地讓他讀書,他才會揚名立萬。

     如何才能把書讀出心得,讀了有用?茲将“讀書四要”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選擇好書。

    “開卷有益”這句話已不合時宜,有的人盡讀一些無益的書,對自己毫無用處,隻能說開卷浪費時間。

    所以讀書要能受用,最重要的前提是,要選一些好的、健康的書來讀。

     所謂“好書”,舉凡聖賢之書,如四書五經、諸子百家。

    所謂“好書”,像中國的五大才子之書,像《二十四史》《貞觀政要》《胡适文存》、錢穆史學等,都可以作為讀書入門之要。

    其他的“好書”,如宗教的書籍,不論是談說真空妙有之理,或是唯識性空之學,乃至禅宗的《六祖壇經》,各種高僧語錄、傳記等,都值得一讀。

     二、讀其精要。

    讀書要能讀出精要,如《古文觀止》就是古人讀出的精要;如台灣《國語日報》出版的《古今文選》,就是今日大家讀出的精要。

    圖書館的藏書之多,無非希望選其精要來讀,并非要人每本必讀。

    在哲學、科學、文學等各種領域裡,都有其各自的精要之作,甚至應用學也有應用學的精要之作,讀書人要會取其精要,才算會讀書。

    現在的大學教授,指導學生讀書,總要開出三五十本,甚至上百本的書,不但要學生熟讀,而且要讀其精要。

     三、随時做筆記。

    讀書不能走馬看花,不能過眼煙雲,一定要将其精要做成筆記。

    把書中的理論記錄下來才是你的,不記,還是他人的,所以古代有許多偉大的學者,都有讀書筆記。

    平常我們看電視連續劇,雖然精彩,因為沒有記錄下來,最後還是還給劇本,所以讀書要做筆記。

     四、要能活用。

    讀書之要,要能活用。

    有的人以生活就是學校,有的人以社會就是大學。

    有的人随着老師從幼兒園讀到研究所,一無所成,有的人自學而成為大儒,所以讀書的人,不在讀多讀少,而在讀得有用。

    科學家許多的發明、發現,都是因為能活用。

    哲學家能推理探究,發明學說,也是因為活用。

    思想是活用的泉源,凡是一個讀書人,先要窮其思想,究其思維,才能讀出書中的智慧,才能成為自己的思想。

     以上“讀書四要”,雖無新意,卻是至理,值得參照。

     讀書六到 俗語說,“活到老,學不了”,人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閱讀、不斷地增加自我的能量,才能活得充實。

    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認為,成功等于刻苦努力加正确的方法,再加上不說空話,也就是具體的實踐。

     在知識爆炸的現代,每個人都知道要自我充實,要多讀書才能跟上時代。

    但是同樣一本書,不同的人閱讀,其效用、體會也有深淺不同。

    會讀書的人,讀了小說也能受益匪淺。

    不會讀書的人,即使讀了聖賢的大道理,還是不知所雲。

    讀書姑且不論智力差别,就以閱讀方法而言,也有很大的影響。

    一般說,讀書有“五到”,試舉如下: 第一,眼到。

    眼睛要看,不論文、史、哲,乃至天文、地理等各種書籍,都要用眼睛去看。

    一般說,看小說、雜志或閑書,浏覽即可。

    若是看技術、專業的書,就要仔細地看。

    有的書看一遍就可以,有的書卻可以一看再看,因此自己要能分辨書的内容,加以浏覽、細讀、選讀、精讀、專讀或研讀。

     第二,手到。

    在閱讀的同時,要劃下重點、佳句,寫些眉批,做些重點筆記。

    有的人甚至用顔色來區分重點的強弱,或是區分關鍵詞與佳句等,這些都有助于将來複習,或搜尋資料。

     第三,耳到。

    讀書也要把耳朵打開,聽老師、學者、專家的評論與解析,甚至不但要多聽别人的看法、論點,耳朵也要聽聽自己閱讀的聲音,像讀詩、詞、曲,都要用耳朵聽,才能聽出其中的韻味。

     第四,口到。

    讀書一般稱為“閱讀”,不光是用眼睛看,還要用嘴巴去讀,如此才能讀出韻味。

    尤其讀書做“學問”,“學”了還要會“問”,讀書時探究問題的根源,遠比獲得答案重要,所以要經常用嘴巴發問,問了才能明白。

    真理是越辯越明,做學問最好能夠讨論、辯論,論過以後,對所學的東西才會了解得更透徹。

     第五,心到。

    讀書要專心,才能看得真、聽得明、學得精、問得透,所學才會紮實。

    有心讀書,不但能讀出興趣,還會加強記憶。

    尤其讀書除了要“專心”,對重點要能提綱挈領,對全文要懂得綜合歸納,對各種學說要能分析比較。

    除此之外,讀書還要有恒心、細心、耐心、慧心、巧心,隻要有心,就能讀出心得,就能領會個中的況味。

     除了以上“五到”,其實讀書更重要的是“身到”,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閱讀不僅僅是知識的吸收,最主要的是能開闊心胸,提升人格,所以讀了那麼多書,要把書中的道理運用在生活上,要用身體去實踐,如此讀書,才是真正的閱讀,才能活用。

     床頭書 許多人都有睡前看書的習慣,這時候所看的書,就叫作“床頭書”。

    有的人看床頭書,是為了攝心息念,以期盡快進入夢鄉。

    有的人精神興奮,不想睡覺,借此機會看看自己喜歡的書,還有的人平常不愛讀書,就喜歡在睡前看書,也有的人喜歡讀書,一讀便不想睡覺了。

     喜歡讀書的人很多,而書的種類也有不同,如何将睡覺與書結合,以發揮床頭書的功用呢?以下舉例說明: 一、很需要睡眠的人,一看到書就想睡覺,這種人想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可以把武俠小說當作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