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明如來化度衆生,雖化而無所化義。
謂須菩提雲:“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
’”何以故?前言佛與衆生無有高下之殊,焉有衆生為如來度?若有衆生為如來度,則衆生亦可度如來,如此虛妄分别,則有衆生見、如來見,如來亦有我人衆生壽者四見,自度不能,何能度他?故佛無有衆生見也。
若無有衆生見,當然無有我見,我見既無,雲何佛自稱有我耶?如來說有我者,随世俗說耳,實無有我可說也。
既無我可說,雲何世俗中有我來去生死等事耶?蓋世俗凡夫,于無我中以為有我也。
所雲凡夫者亦屬假名,無别有凡夫性,因迷金剛般若即凡夫,故如來說為凡夫。
悟金剛般若即聖,故如來說即非凡夫。
即此未悟之時,故名為凡夫也。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此承前第二十分明三十二相非即法身義。
問須菩提雲:“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猶是乍迷乍悟,故啟白佛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相好觀如來。
”世尊當即呵斥雲:“若以相好即如來法身,轉輪聖王亦具三十二相,即是如來。
”須菩提猛然大悟,白佛言:“如我解佛所說意,法身雖不離色身,亦不應以色身即為如來法身也。
”爾時世尊重以偈言顯示:“若以色相為如來法身,則轉輪聖王亦是如來;若以聲音為如來法身,則迦陵頻伽鳥亦是如來;是人未得金剛般若而行邪道,永遠不能得見如來法身也。
若已得金剛般若,不即色相、聲音可見如來,不離色相、聲音亦可見如來,非色、非聲可見如來,乃至非非色、非非聲亦無不可見如來也。
金剛般若之妙用為如何耶!”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
此明不落斷滅義。
三十二相本為佛果,不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法身,非無福德之因果也。
故告須菩提雲:“汝若起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之心念,則心念落于偏、落于斷,即不合正道。
汝當莫起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菩提之心念,則心念即不落于偏斷,合于正道矣。
”何以故?須菩提!汝若起此念,發菩提心者即是狂慧,撥無因果,則是說諸法斷滅矣。
古來聖賢,從初發菩提心以至佛果,于法皆不說常,故不住常見;亦不說斷,故不住斷見,所以謂之無上正等正覺也。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
此明證法無我菩薩之功德,勝以七寶布施之菩薩所得之功德。
菩薩已證人無我,尚未證法無我,若有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所得之功德,與知一切法無我,得了解任持不忘而成于忍之菩薩所得之功德比較,則此菩薩功德勝前菩薩功德。
何以故?以此菩薩不受所得之福德,所以勝前菩薩有所得之福德也。
須菩提尚未了悟,故啟白佛言:“菩薩所作福德,雲何不受福德耶?”世尊告之曰:“菩薩以無受福德心,故不貪着福德,是故不說受福德也。
”以既無受心,又無貪心,了解一切法無我,正智如如,契理亦如如,無上般若等同佛境,故福德量如虛空,利益衆生無有窮盡,所以稱歎其功德勝前菩薩功德也。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
上已明不受福德,雲何如來福慧圓滿坐菩提座趣于涅槃耶?世尊為釋此疑,故曰:“來去坐卧等威儀事,如來雖不離此威儀,而亦非即此威儀,若有人執此威儀即是如來,則即以利益衆生之化身執為實,不解如來所說法身義。
”何以故?如來說法身者,本來常住,無所出現而來,亦無所入滅而去,為方便衆生計,住于世間若坐若卧而行教化,故名如來也。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衆。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則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
世界本為微塵所合,轉言之,即微塵集合而成世界。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