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雖難實行碎而分析,然由理想假設,可一一分析至于極微,鄰于虛空,不可再分,若再分之即為虛空,是微塵是空非實。
微塵既即是空非實,由微塵所合成之世界,亦是空非實。
微塵空,世界空,一世界與衆微塵何異?故曰:“世界微塵,不可言一,亦不可言異,不可言一,亦不可言多也。
以世界喻法身,可謂之一真法界,而十方諸佛法身,不可言諸法界、諸法身。
”何以故?法界法身,不可言一,亦不可言多,如光光互照,光光互攝,一多不異,一多不礙也。
世尊問須菩提雲:“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是微塵衆甯為多不?”須菩提雲:“甚多,但微塵雖多,空無自性,乃假說微塵衆,若此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微塵衆。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實空無所有,故雲非微塵衆,是假名微塵衆。
如來說三千大千世界亦然,世界亦空無所有,故雲非世界,是假名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即是微塵衆合為一世界相,佛所說一合相者,亦屬假名,謂微塵衆合成一世界,碎而分析,世界相本無所有,而微塵相亦不可得,故雲即非一合相,是假名一合相也。
世尊以須菩提已了達世界微塵,空無所有,一多不異,猶恐其着合相,故告之曰:“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
”不可說者,不可說一,亦不可說異,不可說合,亦不可說不合也。
如法身周遍法界,具足圓融,亦不可說一多、合不合也。
凡夫之人不了此義,以世界為實,而起一多合與不合等種種虛妄分别,貪著不舍,造種種業,流浪生死而不自覺,良可悲矣。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
此明生知見亦是貪著。
凡夫之人,所以貪著其事者,以其有我見故也。
有我見,即有人衆生壽者等見。
若四見既無,則無有能貪之主體,更何有所貪之事物?況外界之事物,皆自心之所顯現,本空無所有,雖貪着亦如鏡花水月也。
故新發意菩薩發菩提心,我見既無,法見亦不當有也。
雖然,佛何以說衆生有我見耶?佛說衆生着于我見,似乎有我見矣,世尊為釋此疑,故問須菩提以釋之雲:“有人言,佛說我、人、衆生、壽者等見,此人了解我所說義不?”須菩提答雲:“是人不了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世尊說我、人、衆生、壽者見,明我、人、衆生、壽者見是空,即非我、人、衆生、壽者見,是假名為我、人、衆生、壽者見;非因說我、人、衆生、壽者見,便定有我、人、衆生、壽者見也。
世尊以須菩提以明我本來畢竟不可得,恐不了于法亦本來不可得義,故告之曰:“發菩提心者,于六根、六塵、六識之一切法,當了達本來空無所有,本來如鏡花、水月,畢竟不可得。
如是知見信解已,不生絲毫法相,即是證得無上菩提。
”所言法相者,亦如我義,我既非有,而法亦不可得;故雲即非法相,是假名法相也。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雲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此明應化如幻不可執取,其福德最勝。
世尊告須菩提雲:“若有人滿無量無數世界之七寶持用布施,其所得福德本來甚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持于此經或四句偈等,自己受持讀誦,複為人說而不說、不說而說,其福勝于彼滿無量無數世界七寶布施之福也。
”
雲何說而不說、不說而說?不取能說之相,亦不取聽說之相,更不取所說之相。
當如法性而說,不生心動念,如彼真如湛然不動也。
無為之法固應如是,不若有為之法反是也。
何以故?有為之法如夢然,夢時覺有,醒時則無也。
如幻師為幻事然,幻現種種事物,而實無有種種事物也。
如水中所起水泡然,陽光映照有如摩尼,心生貪着,而實非摩尼也。
如陰影然,物在影在,物無影無,物既是空非有,影亦是假非真也。
如霧露然,空中清淨,則霧湧騰,不久消滅,即非常有也。
如電然,突現突滅,突此突彼,非常非遍也。
有為法既如此六事,行深般若者,應當作如是觀察,不可有所執取也。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此明流通。
佛說是經畢,長老須菩提及諸男僧之比丘,女僧之比丘尼,在家修行之男子優婆塞,在家修行之女子優婆夷,以及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身心暢然,皆大歡喜,發生正解淨信,承奉行持,趣證佛果;且為流通不息,俾所有一切衆生,亦皆得證佛果也。
經文講竟,敬為偈曰:“住心降心,人法無我,是名般若,大乘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