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授法日記(胎記)(明德二辛未三月二十四始之)

首頁
    也 次十二支句。

    此印羯磨印也。

    羯磨雲三钴羯磨獨古羯磨有之。

    今印獨古羯磨形也耳肩等先左次右也。

    又有别授者。

    頂觀●字左耳●字觀。

    此二字取買以雙嚴房别授秘傳也。

    每字加歸命事有之。

    然現行不用之。

    二足字首指形成也。

    此十二字即法性十二因緣表也。

    仰雲。

    十二字色通金色觀之 次百光王。

    此印自腕上前後三度動也。

    以前五大所成法身所證菩提心表。

    菩提心●字頂上觀也。

    百光遍照百法明門證得義也 次心置無生句前百光王菩提智德也。

    是無生理也。

    故菩提能依。

    無生所依也。

    以能所顯次第。

    ●字可觀心上也。

    其字赤色 次胸表離染字指末向上也。

    胸間●字立觀。

    是即自性清淨心表 次安立無垢眼。

    右頭指ソハニテ右目印。

    左頭指傍左目印。

    火印峰印事無之 次念滿足句。

    以此印加持五大輪成就五分法身也。

    前五輪成身各别成身。

    此總加持成身也。

    後心此次三身印明結誦也。

    此五字即五大。

    五大即率都婆也。

    仍成大日如來身。

    凡于佛身種種配立有之。

    二身雲時真應二身也。

    真身法報也。

    應身者應化也三身雲時法報應三身也。

    四身雲時法報應化也。

    五分法身者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

    六身雲時法身二。

    謂理法身智法身也。

    報身二。

    自受用報身他受用報身也。

    應身二。

    勝應身劣應身也。

    真言家立四身。

    一自性身。

    二受用身。

    三變化身。

    四等流身也。

    分别聖位經雲。

    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

    佛德三十六。

    皆同自性身。

    真言教教主自性身定也。

    顯教法身說法異義也談三義如密教談。

    不可有之法身相好。

    并說教樣。

    住心品義釋并教時義委被沙汰。

    自性身者。

    當教教主。

    受用身者自受化受也。

    變化身者不動降三世等也。

    流身者。

    大黑毗沙門等也。

    總六道依身非情草木森羅諸法。

    悉大日等流身也。

    周遍法界摩诃毗盧遮那雲可思之 次外五輪。

    火印向外アラク投也。

    以●字燒有漏器界。

    建立清淨不壞世界也。

    今度空輪指末少サケテ結之而作上也。

    空風火水地世界成立意也。

    對記五大院先德對諸師口傳印明記文也。

    胎七卷金八卷蘇一卷有之。

    惠和尚安惠禦事也。

    對諸師面受故。

    對受記題也。

    總事相教相亘多諸釋作人也。

    都率僧都五大院贊言。

    安公不出世佛法堕地 次入佛法界轉法輪。

    此三印表三身。

    前已用之。

    重用事。

    已前内五輪前故。

    行者未凡夫位也。

    内五輪以後無漏法身故。

    以前表自行菩薩。

    今表實行菩薩也。

    胎藏此三印肝要印明故。

    處處用之 次大慧刀印。

    自是已下四印表佛道供。

    是皆為利生也。

    其中斷惑德勝故。

    此刀印初置之。

    鸹伽者劍梵語也。

    名慧刀事。

    以智慧劍。

    斷除煩惱根本義也 次法螺印。

    正不當口。

    少高持吹勢觀也。

    此即表轉法輪相 次吉祥願。

    此印指悉延也。

    佛所座奉義也。

    儀軌蓮華座印雲。

    金剛座名吉祥座。

    随佛菩薩願奉所座故雲吉祥願也 次金剛大慧用外五古印也。

    内外不雲。

    隻五古印雲。

    胎内五古。

    金外五古可得意然今用外五古也。

    胎金内外分别事大方定。

    依所又不定也。

    不可偏執事也。

    以前印明等表三身依正。

    所座依報嚴身正報也。

    仍三身依正皆以五古為本故。

    此處五峰金剛印用也 次如來頂。

    此印手持印也。

    自是以下二十一印别為三。

    一佛身分頂上等十四印是。

    二佛語分舌等四印是也。

    三佛心分十力等三印是也。

    以身口意為次第也。

    此印儀軌名摩诃印。

    意世間大功德同故摩诃雲也 次如來頂相。

    此印異說有之。

    拳面向左。

    小指方頂置也。

    無見頂相也。

    舉無見頂相具三十二相也。

    舉初一攝後諸相也 次毫相前印不散。

    頭指節眉間當體也。

    儀軌毫相藏印。

    此印無量功德含藏也。

    當眉間時。

    印少身方傾也 次瑜伽持缽說文七條時文也。

    五條時前方計取折返也。

    袈裟左掌上。

    右手背間插也。

    此印釋迦大缽印名。

    缽是法身萬德所依。

    仍佛道具中為最上。

    釋尊成道時。

    四大天王奉捧石缽。

    是即缽由來也。

    南都大安寺靈寶中。

    釋尊禦缽有之。

    彼馬瑙也(雲雲) 次施無畏。

    左手袈裟持。

    袈裟角向上樣持也。

    施無畏者拔苦義也 次滿願。

    左手施無畏時少高持也。

    滿願者與樂義也。

    仍拔苦與樂次第也。

    名怖魔印事有之。

    依袈裟得此名。

    其故袈裟名怖魔衣故也已上二十九日 次悲生眼。

    無名指傍左目印。

    中指傍右目印。

    仍先左次右也。

    施無畏滿願拔苦與樂。

    即是慈悲用也。

    悲生眼慈悲體也。

    青龍記曰。

    能淨眼根成就佛眼。

    得見如來深密境界。

    依此印除内外二障也。

    内障者三毒煩惱也。

    外障者三災七難等也。

    或内障雲煩惱所知障也。

    依此印具足五眼也。

    五眼者。

    一肉眼。

    二天眼。

    三惠眼。

    四法眼。

    五佛眼也。

    四眼融入皆名佛眼釋。

    肉眼一切色見。

    天眼一切衆生心見。

    惠眼一切衆生諸根境界見。

    法眼如實相見。

    佛眼十方事理同時見也 次如來索。

    前三印柔軟衆生度義。

    是剛剛衆生度義也。

    其故造惡衆生縛引入菩提義也 次如來心生大慈悲設廣大方便。

    無過如來心事。

    仍度違順衆生令至菩提意也 次如來臍除身心熱惱雲。

    此真言甘露義有之。

    即不老不死妙藥也。

    仍服之除熱惱也。

    臍水輪也。

    故甘露義相順 次如來腰依此印成如來妙色身 次如來藏。

    軌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