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授法日記護摩(明德二年辛未五月)

首頁
    仰雲。

    是無印事真言教習三密不可阙減。

    然無印言阙ニテハ無之。

    身着以為印故别無印雲意也 一。

    護身事(十八印明)仰雲。

    自淨三業至護身三昧耶。

    五個印明名護身法也。

    護身一印限非。

    護身法非行法時可用之也” 一。

    淨三業事。

    仰雲。

    此印口傳中指少開也。

    其故入真言門。

    佛性真如心蓮華漸開也。

    淨三業者。

    依此印明無始已來三業罪淨也。

    三者身口意也。

    業者十惡業也。

    所謂身三口四意三也。

    此十惡業根本罪業故。

    淨之一切罪障消滅也。

    池上禦時。

    寬印供奉奉随池上。

    可有禦受法由望申間。

    即十八道授給此淨三業功能委細示。

    既無量劫來身口意三業淨無漏清淨三密具足上。

    受法功爰極。

    真言淵源盡旨述退出ケリ。

    其後池上和尚禦信仰有。

    禦臨終佛定朝作阿彌陀寬印被奉開眼供養。

    世間流布寬印供奉彌陀贊歎雲是也。

    彼本尊池上在之 一。

    佛部三摩耶事。

    仰雲。

    儀軌佛部三摩耶タラ尼印雲。

    佛者梵語。

    具佛陀雲。

    爰翻覺者。

    部者部類義也。

    同物類聚シタル意也。

    三摩耶者。

    諸義中本誓義也。

    タラ尼者梵語。

    總持總攝義也。

    萬法總持一切總攝義也。

    或雲真言雲明或雲咒。

    何同意也。

    然各随其一法得名也。

    真言者。

    義釋雲。

    真語如語不妄不違。

    聲真如言說門真如佛界悟入故。

    真言宗雲也。

    明者破暗為義。

    又除暗遍明義也。

    除煩惱暗得遍照光明意也。

    咒者佛法未來漢土時。

    世間咒禁法在之。

    是則外道法也。

    能起神驗除災患。

    真言教功力不思議事。

    彼相似故且名咒。

    彼有漏效驗。

    是無漏神變也。

    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者。

    超衆人三十二相雲。

    勝諸天八十種好雲也。

    凡當宗心内證真言功德可觀。

    何外用應身相可觀耶。

    然自内證法身理所現色相ヘシ。

    仍觀色相可顯内證功德也。

    色相取不觀内證者。

    是邪道人ヘシ。

    故金剛般若經文。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顯教尚以如此。

    況于密教耶。

    三十二相等一一非可觀。

    可思如來頂相也。

    三十二相中無見頂相最初故。

    由結此印。

    三十二相乃至八萬四千相好。

    悉具足圓滿也。

    真言七遍者。

    付數陰陽不同有之。

    一二三五七九陽數。

    物成就義有之。

    仍用陽數。

    九陽數極三三重故重陽雲非單陽也。

    故以七為陽極也。

    或義雲。

    如來四種法身顯三密故。

    故能發所發合七反雲義有之。

    總法門廢立不一準。

    何不可相背也。

    真言所立四種法身者。

    一自性身。

    二受用身。

    三變化身。

    四等流身也。

    自性身者。

    内證功德。

    受用身者。

    自受用智體。

    變化身者。

    不動毗沙門等身是也等流身者。

    随類應同形。

    非情草木森羅萬法。

    悉大日等流身也。

    論真言教主。

    自性法身所談沙汰故。

    法身相好立也。

    此等法門。

    追委細可尋見之。

    四種法身本說分别聖位經雲。

    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

    佛德三十六。

    皆同自性身。

    四身各具四身相說也。

    壽命長遠福惠增長者。

    壽命一得永不失壽命。

    福惠如虛空智慧。

    然有漏千秋有漏福分是也。

    行者随意樂不可除之。

    法花現世安穩後生善處如。

    生生世世等者。

    況一遇此教離惡趣。

    生生世世言無益也。

    然法門習速疾堅固言為類。

    如此書事常常也 一。

    蓮華部三摩耶事。

    仰雲。

    蓮花者喻名也。

    一切菩薩惡趣衆生類同不染惡事。

    蓮花自淤泥出不染濁水喻也。

    八葉四德四行表也。

    觀自在者。

    蓮花部主也。

    故出之。

    觀自在等持蓮華者者。

    文殊劍持。

    虛空藏持寶珠。

    是等皆持蓮花者也。

    其故大悲深熏義。

    衆生應同誓約同之故也。

    施其持物不可尋。

    又文殊青蓮花上安梵箧。

    虛空藏蓮花上安寶珠也強尋之時。

    楊枝淨水體悉觀音大悲形也。

    此印頂右散事以三部配三處。

    佛部頂最尊頂義也。

    蓮花部次右随願樂。

    運用自在義也。

    金剛部頂左堅固不可動義也 一。

    金剛部三摩耶事。

    仰雲。

    是依喻得名也。

    謂堅固義利用義。

    或戰具中勝。

    或寶中寶。

    以此金剛譬如來智。

    其故如來智慧摧破煩惱怨敵意也。

    此印三古金剛形也。

    付金剛。

    多種有之。

    所謂一股二股三古四古等也。

    此中取三古事天竺習。

    以三古戰具中最頂故也。

    獨古三古五古。

    是名三杵。

    以三杵配當三部時。

    獨古蓮花部。

    是則獨一法界義。

    菩薩中道好故也。

    五古佛部。

    五智功德具足故也。

    三古金剛部。

    三德秘藏義也。

    以三部配三密時。

    佛部身密。

    蓮花部口密。

    金剛部意密也。

    金剛手菩薩金剛部部主也。

    是則普賢菩薩也。

    從大日如來受得五智金剛故。

    名金剛手也。

    金剛薩埵同心也。

    金剛部聖衆者。

    不動降三世等。

    悉可攝此内也 一。

    護身三摩耶事。

    仰雲。

    以上三部印被諸尊加持。

    今印明自身金剛甲胄着也。

    是則着忍辱精進铠。

    住菩薩威儀意也。

    以三部印除内障。

    以護身印明除外障也。

    内障者惡業煩惱也。

    外障者天魔波旬等也。

    此甲胄以三古金剛作甲也。

    此印名被甲印此意也。

    印五處事五處即身中最要處故也。

    結巡處自身悉得金剛堅固體也。

    或西天甲胄緒結處見。

    台藏蘇悉地意一切用五處。

    金剛界意印四處也。

    上三部印。

    于一身頂上。

    三部諸尊類聚無邊諸尊。

    争一身頂上可聚。

    然以諸佛不思議神變。

    悉可聚給也。

    以思議思量分不可計之。

    如芥子入須彌。

    或又觀世音一尊具足一切諸佛大悲。

    金剛手一尊具足一切諸佛大智也。

    佛部處不出其尊事。

    舉悲智顯周遍法界功德。

    或儀軌出釋迦事有之。

    護身印先被甲印可得意。

    強尋其主者。

    軍荼利印明也。

    毗那夜迦者梵語。

    此翻障礙神也。

    總付毗那夜迦多種在之。

    然通名障礙也 一。

    持珠杵上堂雲事。

    付杵許可也。

    前三古獨古間随一許之也。

    持杵事如來金剛性持其理顯得事表。

    世間勇士為害怨敵。

    如持兵器也。

    凡非官苻阿阇梨。

    不可持杵見。

    古膽西上人。

    非官苻阿阇持杵被世謗難。

    珠念珠也。

    付珠子三部珠子在之。

    佛部菩提子。

    蓮花部蓮華子。

    金剛部金剛子也。

    此中菩提子功能甚深也。

    唐是名活兒子。

    其因緣說雲。

    死小兒舍菩提樹本。

    仍菩提子露滴懸之非蘇生。

    佛果成就。

    委校量數子功德經見。

    皆水精珠子非僧正不可持之。

    上堂者。

    堂マヰルト訓也。

    入道場間。

    三毒煩惱不發。

    住本尊觀念。

    步步踏八葉蓮花可思也 一。

    到堂門等者。

    辨事明雲軍荼利真言也。

    付辨事三部各在之。

    蘇悉地軍荼利。

    胎藏不動。

    金剛界降三世也。

    十八道蘇悉地略行故。

    用軍荼利。

    各辨當部事法明王也。

    故名辨事也 一。

    堂内等事。

    右足先入也。

    此意外道名左道也。

    或大智門佛先右足入。

    大悲門佛左足入雲心有也。

    然常現用右足通入也 一。

    到佛前等事。

    長跪者兩膝着地也。

    仍ナカクヒザマヅクト雲也。

    ?束時右膝着地用也。

    踞跪者胡國禮也。

    舊大ヒサマツクト訓也。

    合掌虛心者。

    合掌忏悔偈金剛合掌舉。

    虛心者次淨三業虛心合掌舉也。

    虛心漢語多分金剛合掌用也。

    虛心此真言印也。

    虛心合掌蓮花合掌也。

    十二合掌種種合掌記物一帖在之。

    忏悔偈流轉于生死句下具造諸惡業不可憶知數。

    此二句口傳加用也。

    願垂垂字。

    或承或垂異說何義分同也。

    儀軌先禮佛。

    次忏悔偈。

    今先忏悔。

    次禮佛也。

    譬儀軌意先罪滅次善生心也。

    私記先生善次滅罪心也。

    前後不苦事也 一。

    禮佛事。

    仰雲。

    念珠機可置之。

    珠子磨禮拜事。

    當流不用之。

    付禮拜下中上三品在之。

    下運心禮。

    中抧。

    上五體投地也。

    五輪着地雲也。

    心神回轉故通輪雲也。

    先右膝次左膝。

    次右臂次左臂次額也兩手延佛禦足受頂戴思可成也。

    禮拜心人身中最尊頂也。

    最下定也。

    以最下奉踏頂上。

    尊重恭敬義也。

    又出三種禮。

    一音禮。

    行住坐卧佛禦名唱是也。

    二心禮。

    佛功德觀察是也。

    三身禮。

    五體投地是也。

    此中以心禮為勝。

    先下中上中。

    運心禮佛功德不觀。

    隻禮拜儀成分名運心禮也。

    付禮拜詞。

    歸命歎德名号三可有之。

    南無歸命頂禮娑婆世界施無畏者大悲觀世音。

    南無歸命頂禮歸命義也。

    娑婆世界等歎德也。

    大慈大悲觀世音名号也。

    西天習。

    人呼名時必先舉其德。

    如雲大智舍利弗 一。

    着座跏趺等事。

    仰雲。

    結跏半跏在之。

    結跏座兩足各置股上也。

    是下界衆生安上位事表。

    半跏座。

    右足安上也。

    左邪右正故。

    以正鎮邪心也。

    結跏定久時指節痛故。

    半跏坐宜也。

    三部座法沙汰時。

    結跏佛部。

    半跏蓮部。

    金剛部所座護摩時降伏所座也。

    三部中金部所座秘也。

    半跏時。

    兩足間隔内衣也。

    是則律儀制法也。

    總跏趺功能沙汰時。

    繪像跏趺見。

    或龍蟠見。

    魔王驚怖見。

    行住身心勞。

    倚卧增睡眠。

    但跏趺無此過失。

    人天敬重魔王驚怖雲 一。

    塗香事。

    仰雲。

    如法遍身可塗也。

    然有煩故。

    手計用之。

    此時遍身塗思可成也。

    冥瑩五分法身。

    證得屍羅波羅蜜也瞿醯經中(奉請供養品)蘇悉地經一(塗香藥品)義釋五 一。

    辨備供物事。

    仰雲。

    此所重非可辨備供物。

    一意加持供物等印明功德圓滿義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