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閃擊

首頁
    這裡有必要簡單地複習一下朝鮮的地理狀況。

    朝鮮是一個多山的國家,自北向南延伸1,100公裡。

    整個半島百分之八十都被崇山峻嶺所覆蓋,平原很少。

    在群山局限之下,能夠通行的道路隻有固定的幾條,且是依山勢而修,很少是通衢大道,不适宜大兵團大範圍作戰,給進攻方的戰略選擇很少。

     朝鮮行政區分為八道,自北向南為平安、鹹鏡、黃海、江原、京畿、忠清、慶尚、全羅。

    其中慶尚道位于朝鮮最南邊,是距離日本對馬島最近的一道。

     從慶尚道到位于京畿道的首都漢城一共有三條道路。

    最東邊的一條是從釜山、東萊走北部海岸,沿蔚山、慶州,最後抵達尚州。

    路途較遠,但優點是道路寬闊,且能從海上得到補給。

    慶尚道的官方驿道,就是設在這條路線上。

     中間的一條路,是從東萊向西北方向直插密陽,再到大邱,再到尚州。

    這條路線是直線記錄最短的,隻是道路狹窄,沿途山高水深,不僅關隘較多,而且部分地方還要走棧道。

    慶尚道的烽火台路線,便是設置在這一條路的沿線。

     這兩條路起于東萊,彙于尚州。

    尚州是整個慶尚道的治所,也是重要的鎖鑰關卡,因為它的北方是忠清道的鳥嶺天險。

    隻要逾越了這個天塹,漢城便近在眼前。

    事實上,一直到現在,韓國這一地區的鐵道線路,仍舊是按照這兩條古道的走勢來修建的——可見整個慶尚道的地理環境對通道限制之大。

     除了這兩條路以外,還有一條靠西的山路,走金海,昌甯和星州,與中路路線幾乎平行向西。

    不過這條線路比中間更難走,基本上全是翻山越嶺,不适宜大兵團行軍。

     朝鮮的山地實在太多,把城鎮體系切割得支離破碎,許多城邑根本不在交通大道附近。

    徐徐蠶食這些城鎮,對占領軍來說是件曠日持久的工作。

    但日本人無法等那麼久,為了盡快征服朝鮮,日軍在戰前制定的戰略,是要打一場快速戰争,直接沿大道撲向朝鮮的幾個樞紐大城,希望靠摧毀敵人的中樞城市來壓制抵抗。

     這個戰略成就了日軍在初期的華麗進擊,也為後來的窮途末路打下一個深深的伏筆。

     按照日軍在開展前制定的方略。

    小西行長拿下釜山之後,要立刻搶占釜山、東萊,徹底控制三條重要通道的起點。

    等第二軍團的加藤清正、第三軍團的黑田長政抵達之後,三個軍團沿着前述道路齊頭并進,三路并發,異道會于尚州。

    三支拳頭同時用一招“黑虎掏心”,一舉捏住李朝的心髒——漢城。

     在釜山和東萊順利陷落之後,日軍前線最高指揮官宇喜多秀家在對馬島開了一次軍事會議。

    秀家當過秀吉的養子,身份高貴,但本人年紀并不大,資曆尚淺。

    所以他名義上雖是最高統帥,實際上都是跟其他軍團長商量着來。

     在會上,秀家把除了小西行長以外的軍團長召集起來,問他們是等太閣大人親自到了咱們再打,還是先自顧打了再說? 秀家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他十分了解秀吉好大喜功的性子,釜山的輝煌勝利一定會讓秀吉冒出親征朝鮮的念頭,必須早作準備。

    他想跟幾位軍團長商議一下,接下來該采取何種方略為上。

     諸将衆說紛纭,其中有兩個人聲音最大,一個是加藤清正,一個是福島正則。

    這兩個人都是秀吉的老婆北政所從小養大的,能征善戰,同以“賤嶽七本槍”聞名天下。

    可這時候兩個人的意見完全相反,清正主張速進,正則主張持重,倆人越說越氣,最後竟撕破臉皮吵了起來,差點沒白刃相見。

     這時候,第六軍團的頭号勇将立花宗茂站出來,沖秀家說了一句話:“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咱們現在是跨海遠征,如果什麼都等太閣拿主意,黃花菜都涼了。

    以我之見,應該趁朝鮮還未徹底警覺的時候,來場速戰,直接攻下漢城。

    ” 六軍團團長小早川隆景問他你怎麼知道。

    立花宗茂不屑道:“釜山和東萊咱們全是半天就拿下來了。

    這種堅城若擱到日本國内,非籠城數月不能下。

    可見朝鮮人警備荒廢。

    咱們要是不快打,等他們反應過來,從明朝借兵,那就沒戲唱了。

    ”(《朝鮮聞書國恩錄》) 這一番話說得幾位軍團長個個點頭稱是。

    秀家最後拍了闆,說趕緊把這個決議告訴小西行長,讓他做好速攻準備。

     沒過一天,信使回來了,一臉無奈地告訴秀家:“您甭催他了,他比您還着急,第一軍團早就開拔跑了!” 原來小西行長一看釜山、東萊打得這麼順手,野心開始膨脹起來。

    他是商人出身,自己有小算盤。

    如果等到加藤、黑田兩個軍團一起登陸,到了漢城,這功勞就被平白分走了三分之二。

    現在朝鮮人如此孱弱,我的第一軍團還不如趁他們還沒渡海,先直撲漢城,獨享一份大功勞。

     他這種心思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在三個軍團之中小西行長與黑田長政關系還不錯,但對那個一臉騷胡子的加藤清,卻是說不出的厭惡。

    兩個人一個是外交官出身,一個是軍人出身,背後還牽扯着秀吉手下文治、武斷兩派的争鬥,彼此的關系就象是三國時期的魏延、楊儀,有着近乎天生的厭惡感。

     偏偏分封的時候,不知秀吉出于什麼動機,把兩個人一起封到了肥後,整天低頭不見擡頭見,煩都煩透了,關系變得更加惡劣。

     現在小西行長好不容易登陸了朝鮮,一想到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