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strong>朝鮮戰争1592(下)</strong>

首頁
    月我流年不利,犯沖,得避一避太歲。

    你看,我從馬上都摔下來好幾回啦。

    等到下個月一到,我立刻就進攻。

    ”還掏出一份詳細的進攻計劃,讓通事帶回去給朝鮮大臣們看,讓他們放心。

     這話倒也沒錯,李如松自從來朝鮮以後,先後從馬上摔下來四回,都快摔成習慣了…… 朝鮮通事離開以後,緊接着李如松又召來一個人,楊元。

     楊元在碧蹄館立了大功,自身實力損失也比較小。

    李如松吩咐他率一部分明軍拔營先走。

    楊元心領神會,連夜開拔。

     過了幾天,朝鮮大臣們又來糾纏。

    李如松告訴他們,碧蹄館一戰後,連續一段時間傷病交加,明軍的戰馬損失很大,對于遼東軍人來說,戰馬如同兄弟一般,所以要搞個祭祀活動。

    柳成龍他們自然滿口答應,隻要李如松不走,幹什麼都行。

     李如松把手底下一大半部隊都帶離坡州營地,找了一片開闊地,裝模作樣地設下祭台,焚香吊唁。

    忽然李如松擡起頭來看看天,派人跟柳成龍說:“哎呀,天有點陰呐,可能要下雨了。

    坡州這鬼地方地勢低窪,又沒房子,恐怕會被淹沒,住不得。

    ” 柳成龍等聞訊大驚,再趕過去時已經晚了。

    明軍早已收拾好了營帳,朝着開城退去。

    柳成龍等人一看木已成舟,無可奈何,隻得一邊通知朝鮮軍民也後退,一邊去追趕李如松。

     二月五日,明軍渡過臨津江,抵達東坡驿。

    在這裡,李如松留下了査大受、毋承宣兩千明軍,自己大搖大擺進了開城。

    他在開城盤桓了半個多月,又留下王必迪等五千步兵,大軍撤回了平壤。

     在這個時候,楊元已經遠遠地跑去了大後方。

    他肩負着李如松的使命,給後方的朝鮮國王以及經略宋應昌解釋退兵原因,告訴他們前方具體情形。

    其實最主要的,是李如松要和宋應昌達成此後步調一緻的戰略部署,對朝鮮人,他才不在乎呢。

     朝鮮國王李昖在二月八日見到了楊元。

    後者侃侃而談為何退兵,譬如糧草不繼,漢城日軍兵力遠多于明軍等等,把李昖說了個頭暈腦漲,因為所有的問題他都解決不掉。

    但即使這樣,李昖還是擔心害怕宋應昌被楊元說服,到時候可就真的大勢已去。

    總之,不管怎麼都不能讓明軍退回來。

    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李昖在楊元抵達義州的當天,先派了尹根壽去找宋應昌理論。

     尹根壽日夜兼程,總算在二月十日先于楊元抵達鳳凰城,見到了宋應昌。

    宋應昌給尹根壽吃了粒定心丸,承諾說平壤是明軍的底線,不會再繼續後撤了。

    他還告訴尹根壽,後續援軍已經在路上了,帶了大量火器,大約在二月底就能全部就位。

    反攻大計,就在眼前! 得了宋應昌的承諾,朝鮮君臣松了一口氣,反過來對李如松更加不滿。

    在他們眼裡,李如松的名将形象完全坍塌。

    碧蹄館之敗,把這位提督的膽量全都打沒了,像是一條惶惶不可終日的喪家之犬,整天隻想着撤退、撤退和撤退。

     于是李如松的平壤大功,也變得可疑起來。

    朝鮮朝廷裡紛紛傳言,說李提督攻城全靠南軍,搶功全是北軍。

    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分析,說李如松這個人一貫隻會以衆淩寡,打一場勝仗便見好就收,毫無進取之心。

     就連李如松找朝鮮國王要馬,也成了一條罪過。

     在平壤之戰中,李如松率先沖入城内,坐騎被日軍鐵炮擊中斃命,之後換了匹馬繼續沖鋒,結果卻栽進了溝裡。

    戰後他向朝鮮方面提出,希望能幫他找一匹好馬。

    朝鮮朝廷當時正陷入狂喜,二話沒說,連滾帶爬地挑選了一匹黑駿馬送去平壤——不過後來的碧蹄館,李如松又連摔兩跤,這樣看來,他換上的那匹朝鮮馬也很有點不濟。

     現在李如松形象破滅,這件事也成了一個罪證。

    有人告訴李昖,說李提督很喜歡那匹馬,李昖酸溜溜地回答:“我看這個李如松,人倒是很有氣魄,用兵比起古人來可差遠了。

    才打下平壤,就急忙讨要馬匹,至于麼?李如松自稱他的坐騎中彈丸而死,就他那膽小如鼠的德性,我看純屬扯淡。

    ”——他倒忘了當初是誰一力主張給敬愛的李大提督立生祠了。

     那麼,李如松真的是吓破了膽子,不敢再與日本人交鋒麼? 在考察李如松撤退的理由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朝鮮人認為該繼續進攻的理由。

     柳成龍在《懲毖錄》裡記錄,當李如松要從臨津江撤退回開城時,他攔在馬前,義正辭嚴地提出了五條不可撤退的理由: 一,朝鮮王室陵寝尚在倭寇手裡,必須要奪回;二,淪陷區的人民都等着王師光複,貿然撤退,會讓他們失望;三,朝鮮國土一寸都不容舍棄;四,朝鮮軍隊要依靠明軍,明軍一撤,朝軍恐怕會有嘩變離散的危險;五,明軍後撤,日軍便會追尾進攻,到時候連開城、平壤也未必守得住。

     這五條理由看似冠冕堂皇,仔細一琢磨,便會發現都是些混賬話,除了灑狗血、唱高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