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這是誤會

首頁
    沈惟敬和内藤如安興緻勃勃帶着《關白降表》回來的時候,已經是萬曆二十二年春天了。

    他覺得這次出使非常完美,滿懷希望地去找宋應昌表功,可是等到他的,卻是一個晴天霹靂。

     宋應昌離職了。

     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這個時候都已經對宋應昌失去了耐心。

    萬曆二十一年十二月五日,石星上書,先稱贊了一番宋應昌在過去兩年裡的貢獻,然後說他既然已經回國,但倭寇的事不能沒有人管,推薦了一個叫顧養謙的人來接替。

     對于宋應昌,石星自認仁至義盡。

    他并沒有剝奪宋的職務,而是讓他以勝戰之身回京卸職交任。

    更何況,此時主戰派對宋應昌不滿已久,如果他還留在這個位子上,早晚要出問題,還不如急流勇退,保全自身——把他召回北京,也算是一種愛護。

     宋應昌沒辦法,隻得返回大明。

    在臨走之前,他還反複叮囑朝鮮人和駐朝明軍,千萬不可撤軍,否則局面會不可收拾。

    他回到北京,交接了職務,還得到了萬曆皇帝的稱許。

    可他在京城屁股還沒坐熱,鋪天蓋地的攻擊就湧了過來。

     廣東道禦史唐一鵬、河南道禦史黃一龍、遼東巡撫韓取善、兵科給事中吳文梓、直隸巡按李堯民等人開始對宋應昌展開了持續不斷地參劾,參劾的内容五花八門:從“經略失當”到“畏縮避戰”,從“貪冒軍功”到“任用不當”,甚至還有人說他夥同袁黃與劉黃裳等人,從戰馬買賣中牟取暴利,總之什麼屎盆子都有。

     其中最重的一條罪過,是吳文梓提出來的。

     萬曆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日軍一萬人兵分三路,進攻慶州的安康。

    駐守慶州的南軍當時有數千人,主将吳惟忠、駱尚志、王必迪聽說日軍來襲後,立刻與朝鮮守将高彥伯出戰,與日軍正面相磕,打了一個平手。

     吳文梓以此為論據,力陳日軍狼子野心,和議是假,主張和談的宋應昌是漢奸。

     宋應昌有苦也說不出,石星罵他破壞和談,言官們又罵他隻想着和談,這大明朝做點事怎麼就這麼難呐! 一時間,宋應昌的處境風雨飄搖,眼看就要被打成大逆不道的罪臣。

    不幸中的大幸是,這些言官彈劾宋應昌的時候,捎帶着彈劾了一個人,李如松。

     李如松是什麼人?他爹李成梁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他本人是東北李氏家族的家主,遼東精騎的最高領導人,他的升遷貶谪對帝國政局影響極大。

    不要說李如松這次從朝鮮返回,是打了勝仗的,就是他敗退而回,朝廷也不敢拿他怎麼樣。

     李如松回遼東以後,他家中有一個叫諸龍光的私塾先生,不知出于什麼目的,突然跳出來向朝廷控訴李如松暗中與倭寇勾結。

    朝廷毫不客氣地判了諸龍光一個誣陷罪,“枷刑日中”,幾乎暴斃而死。

    朝廷對李氏的态度,可見一斑。

     李如松和宋應昌在朝鮮戰場上一直不和,可現在卻被一群言官栓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

    朝廷既然不敢動李如松,自然也不能動宋應昌。

     經過一番真真假假的調查,最終證明,大部分對宋應昌的指控都屬子虛烏有。

     可惜這時候宋應昌已經是心灰意冷,不想再趟這裡的渾水,終于提了辭呈,回原籍養老去了。

     至此,明軍援朝的一文一武兩名大員,全都退出了朝鮮戰場,終其一生都不曾再度踏足那片土地。

     宋應昌自從接手經略一職之後,兢兢業業,驅動大明這尊遲鈍的戰争機器,與袁黃、劉黃裳等幕僚制訂了詳盡周密的作戰計劃,調派各地軍隊,統籌後勤,協調與鞭策朝鮮官員等等。

    這些大多是瑣碎事情,毫不顯山露水,很少為人所留意。

     可如果沒有了宋應昌強力而缜密的經營,殘破萎靡的朝鮮根本無法支撐明軍在朝鮮的軍事活動,李如松更不可能打得那麼随心所欲。

    縱觀第一次援朝戰局,明軍運動頗有章法,進退有度,沒出過任何大差錯,此皆宋應昌運籌之功。

     至于廣為人诟病的補給問題,這是一個客觀困難。

    宋應昌從國内籌措糧草沒出半點疏漏,中朝邊境糧草辎重堆積如山,奈何朝鮮就那麼三五頭騾子七八個人,換了誰來也解決不了。

    在這種極其局限的環境之下,宋應昌勉力支撐,讓明軍沒出現大面積饑綏,應該是有功無過。

     宋應昌在朝鮮戰争中扮演的角色,很像是一個清潔工。

    無論你怎麼努力掃地,都看不出成果,可一旦你撂挑子了,立刻就看出來了。

     當然,宋應昌本人不能說沒有毛病。

    他對南軍的偏袒程度不比李如松護犢子的勁頭差,南北之争他至少得複49%的責任;他還曾經指使手底下的人向朝鮮人索要倭寇頭顱,用來換取軍功。

    這也是宋應昌的污點之一。

     不過這些錯誤瑕不掩瑜,不能掩蓋宋應昌所做出的貢獻。

    朝鮮戰争曆時六年,大明經略先後換了四任,宋應昌的表現是最出色的一位,他在朝鮮戰争中的盡心盡力,值得曆史給予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

     有趣的是,不光是大明有人對宋應昌不滿,就連朝鮮人也對他不那麼瞧得起。

     這其中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