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庶子

首頁
    罪犯,還打了自己人,怎麼回事啊?” “沒事,等我回頭再跟你說,現在正忙。

    ” “好吧。

    就你跟何哥在?韓哥回來沒有?楊子還問要不要幫忙呢……” 楊延鵬?這臭不要臉的玩意兒怎麼又蹦出來了?他是雪晶的初中同學,且自稱是潘小姐的終生追求者。

    他雖是在彬的領導時期加入工作室的,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龌龊之心可謂路人皆知。

    後來我也當面向彬抗議過,并怒稱接手後立即開除他。

    彬隻是淡淡地說:“小楊有在國安局工作的背景,沒準哪天,你會需要他。

    ” 可他現在不過是個街邊調查事務所的小老闆而已!關鍵是一天到晚圍着我老婆轉,簡直就是隻揮之不去的蒼蠅! 老何則勸我:“彬所用之人,不宜輕廢。

    ” 他說得對。

    反感歸反感,搓火歸搓火,沒有彬的默許,我還真不好動楊延鵬——這屬于相對微妙的面子問題。

     “用不着這孫子,你少搭理他!”雖然是在公開線路裡,我還是不自覺地流露出了情緒。

     雪晶在那邊似乎偷笑了一聲:“你别一提楊子就那麼不高興,人家哪兒招你啦?對了,聽他說,市局好像給白局很大壓力,如果人質被撕票,白局鐵定要被撤。

    ” 我得承認,那癟三的消息确實靈通。

    這話也說到我的心煩之處:“别聽丫瞎說!我得去查監控錄像了,先這樣。

    老何,走吧。

    ” 老何摘下耳機:“再打情罵俏我就得申請保密線路了……” 由于必須繞開市局,想來白局是憑借着和西城分局領導的私人關系進行的協調,才使我們得到了十多個民警的支援。

    一堆人分散各處對着屏幕練對眼兒練到淩晨三點多,終于找到了石瞻在積水潭地鐵站登車的蹤迹。

    檢查沿線監控記錄後,發現他沒坐幾站,就在阜成門下了車。

     出了監控範圍,線索斷了。

    “走,去現場。

    ” 小姜沒了主意:“昨天上午九點多協查通告就發出去了,可西城警方并沒有發現他。

    要不要我再去調阜成門立交橋周圍的監控錄像?” 老何路上一直在思考,提出了相反意見:“調是可以,不過用處不大。

    咱們知道這麼幹,石瞻也能想到。

    假設他具備反偵查能力的話,就會盡量避免出現在監視器裡。

    上地鐵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既然出了封鎖範圍,他就不會再輕易暴露自己。

    ” “不過那裡離封鎖地區不過幾站地,他都上地鐵了,何不跑遠一些再下車?”查看地鐵監控錄像的時候,我還注意到了其他的細節,“像阜成門這種市中心的非住宅地區,不大可能是他的落腳點,而且他不清楚警方是否已經在後面追了。

    協查通告一經發放,全北京的警察都會挖地三尺把他翻出來。

    他絕不是撞大運撞進梧梁酒店私建的排污通道,這是他事先設計好的出逃路線。

    這是個既會計劃又能應變的罪犯,他在阜成門下車,肯定有他的目的。

    ” “地鐵監控錄像裡,他的耳朵一直在流血,你把他打得很慘。

    ”老何也注意到了,“梧梁酒店的工作服加上流血不止的傷口,是很好辨認的标記。

    他需要清理傷口,置換服裝,改變形象。

    ” “所以,輪到我們來碰碰運氣了。

    ”我把車直接停到了阜成門立交橋的西北側,“他需要水和衣服,也就是說需要衛生間和服裝店。

    那麼——”我指了下矗立在面前的華聯商場,“一個購物中心應該可以滿足他了吧。

    ” 老何環視了下周圍:“這倒是地鐵沿線離封鎖區域最近的購物中心。

    可石瞻下車的點兒,這兒開門了嗎?” “剛才看錄像的時候你沒發現?”說話時我已經上前砸門了,“候車廳的大廣告牌——十五到十七号,華聯店慶,下屬所有商場大酬賓,且通宵營業。

    這裡,是他下車後唯一的選擇。

    ” 在我破門而入之前,保安終于睡眼惺忪地跑了出來。

    我沒時間跟他廢話,直接掏出證件:“開門!叫你們保衛部經理。

    ” 運氣不錯。

    十七号早上八點前後,商場的監控錄像裡出現了石瞻的身影。

    他先去了趟一層的衛生間,然後瘸着腿跑去運動賣場瘋狂購物,用百事旅遊鞋、耐克套頭運動帽衫和蘋果牛仔褲把自己從上到下打扮一新。

    結賬前,他先跑出去了五分鐘,估計是到附近的ATM機取錢了。

     老何一旦錯過“子午覺”就會滿臉疲憊:“小姜,聽得到嗎?查附近所有的ATM機,看他用的什麼卡。

    ” “周邊四台ATM機在八點到九點間一共有三十二筆交易記錄,取現的二十四筆,沒有任何一張卡是石瞻名下的。

    這個時間,我調不到ATM機的監控錄像……” 我扭頭朝緊張兮兮的保衛部經理打了個響指:“通知你們收銀的那位大姐和财務經理,起床了。

    ” 經核實,石瞻那天早上在商場共消費了人民币一千七百八十元——現金支付固然安全,但也逃不過網絡記錄的法眼。

     “取現超過一千五百元的交易有十一筆。

    測算石瞻在錄像中的步行速度以及進出的時間,可以刨除其中三台ATM機的九筆交易——他去的應該是商場西側的那台取款機。

    這兩筆交易的信用卡戶主是劉文獻和鄭柏,取現金額都是兩千。

    ” “不用我教你怎麼做吧?” “兩張信用卡都沒有挂失記錄。

    正在查戶主的背景資料……公安部就不能換個比蝸牛快點兒的服務器嗎?” 我看眼手表:“打開石瞻的個人檔案進行比對。

    ” “已經打開了……劉文獻是……鄭柏是現役武警!部隊番号與石瞻曾經服役的部隊番号一緻!” “查詢那張信用卡所有的交易記錄,尤其是案發時間前後的。

    姓鄭的在北京有住所嗎?我要他的背景資料,讓支隊派人去走訪他的家屬,協調他所在部隊詢問他和石瞻的關系。

    ” “趙隊,我沒辦法……” “給我接白局。

    ” 老白的聲音依舊虎威昂然,聽不出半點倦意:“什麼情況?” “頭兒,我快摸到他了。

    需要支隊的增援和市局的協調。

    ” “講。

    ” “案發那天,石瞻用過自己戰友的信用卡。

    這人是現役武警,對他進行詢問必須通過市局想辦法……” “沒别的轍?” “除非石瞻大意,在信用記錄上留下痕迹。

    ” “那人會是同夥嗎?” “不清楚。

    還需要至少兩個探組的增援,我感覺離他很近了。

    ” “找張祺,整個東部隊都歸你。

    我再讓巡查支隊去兩輛車跟你會合。

    真要撞上,沒槍不行。

    ” 老何拍拍我,說:“調查交易記錄有結果了。

    十号到昨天,發生過五筆交易,都在西四環五路居橋那邊的一家物美超市和一家金象藥房。

    ” “頭兒,确定範圍了。

    ”我對老何朝門口一甩頭,“西四環五路居橋。

    讓東部隊、巡查支隊……讓所有的增援到那兒跟我會合。

    ” 路上,小姜問我:“趙隊,聽說您跟何哥是那個什麼犯罪剖繪工作室的負責人,對吧?領導這次派你們來,是不是信不過袁博士給出的分析啊?” “頭兒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但這個案子本身就不适用剖繪。

    ” “為什麼?你們剛才不是……” “你什麼時候見着我們剖繪石瞻了?” 小姜被我噎在當場,老何忙接過我的話解釋道:“犯罪剖繪隻是刑偵的一種輔助手段,作用很有限,且大多是用來縮小嫌疑範圍、排查嫌疑人的。

    咱們這個案子,罪犯是誰已經很清楚了,無須排查;而且石瞻具備很強的反偵查能力,生硬地以統計學數據為基礎進行歸納性剖繪,意義不大。

    ” “可袁博士給出的‘畫像’很具體啊,難道不能幫助咱們找到罪犯嗎?” “他的分析沒問題,隻是咱耽誤不起這工夫。

    ”我沖老何擺了下手——我們沒時間、沒精力、更沒義務對每個冥王星來客進行犯罪剖繪的啟蒙教育,“給我接增援的探組。

    ” 各路人馬的動向先後回饋到我這裡。

    白局可謂雷厲風行,而且招式大開大合——他不但違反市局的指示,把幾乎全部警力集中了過來,還找來石景山分局的人幫忙——當然,我知道他和石景山分局的一把手是同期。

    事實上,高幹出身的老白在公安圈子裡的人脈深不可測,上至公安部,下到分院局,大大小小各色領導,都要賣他三分面子。

     領導問我,到現場之後該如何展開搜索,我給他的建議很簡單:多上慫人隻是必要的基礎——在這種居民成分複雜、管理混亂的邊緣住宅區,我們最需要的其實是來自“特情”與“耳目”的協助。

     所謂“特情”和“耳目”,其實就是常見于港台片裡的“線人”的大陸官方稱謂。

    刑事案件的線人叫作“特情”,治安案件的線人則被稱作“耳目”。

    其中“特情”又分兩種:“紅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