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櫥鬼

首頁
    1 在被停職的将近三個月裡,我一不拿工資,二沒有證件,卻實實在在地當了回全勤義工,這直接緣自老白做出的人事調動:我被貶成探員;曹伐恢複了副隊長的職位;某副支隊長因“槍庫門”事件主動申請調職,領導也沒委派别人,隻是叫劉強臨時代領東部隊。

     私下裡,不少同事,包括劉強,都跟我說:“老白是把這撥兒弟兄留給你的,要沒打人這事,你早就提了副支,名正言順地當上東部隊一把了。

    ” 話聽着是挺安慰的,可我自己清楚,作為一個“犯過錯誤”的民警,想實現從探員到副支的三級跳,幾乎是癡人說夢。

     毛病出在老白的安排上——劉強的能力固然沒問題,但一人兼任兩個地區隊的領導,累得他血壓一路飙升不說,結案率卻朝相反的方向持續跌落。

     不出倆禮拜,劉支叫我出來吃飯,大倒苦水後一把摟住我的肩膀:“兄弟,你得幫哥哥一把。

    特别你原來帶的那幫人,曹伐根本支喚不動……照這麼下去,别說月評、季評了,年度評比倆隊肯定都是末位。

    這第一、第二可是倒數的啊,你讓哥哥這臉還往哪兒擱?” 我正閑得發慌,應得非常痛快,不過由于沒複職,要案命案辦不了,隻能幹點兒“掃街”的活兒——刑警并不是隻抓殺人犯,日常工作中,盜竊、搶劫、涉黑、販毒一類的散碎案子才占了大頭。

     我歸隊後,弟兄們自然高興得很,甚至連曹伐也一反常态地笑臉相迎,仿佛被沉的不是我而是他。

    據說一開始還有人向領導打小報告,不過老白每次聽完都隻是“嗯”了一聲,就沒下文了。

     為了不辜負同事們的支持和領導的失明,我沒日沒夜地帶着東部隊瘋狂掃蕩轄區内的犯罪分子。

    不是趴在綠化帶的灌木叢裡蹲守,就是黑燈瞎火串胡同摸排……一名搶劫嫌疑人在被抓後甚至哭喪着臉問我:“大哥,最近是不是‘嚴打’啊?” 至于我無法參與的那些案子:王纖萍的案子沉了;長信大廈奸殺案再沒找到其他嫌疑人;後來小月河的那起命案也一直沒破;航天橋附近死的拾荒者屍檢确認非他殺。

    更要命的是,十一月底,中關村醫院一名大夫在睡夢中被人入室割喉;十二月中旬,穿着一身皮衣的三陪小姐方婉琳午夜橫穿知春裡小區公園,陳屍半路。

    經比較評估,支隊懷疑轄區内有人連環作案,傳聞市局正逐漸關注。

     元旦過後沒兩天,白局就親自向我證實了這一“關注”。

     “頭兒,新年好……”被突然傳喚到局長辦公室令我多少有些不安,“您找我?” 老白指了下沙發:“停職比在職還勤謹,你就是賤!” “嘿嘿!”雖說上來就被噴了一臉狗血,可領導肯罵我,是個好兆頭。

     “上季度的命案一起沒破,知道吧?” “知道。

    ” “各派出所一個勁兒抱怨最近沒人抓,你甭再掃街了,給他們留口湯喝。

    ” “明白。

    ” 老白拿起正在震動的手機,接通後抹了把臉:“你要每平米賣一千塊我就買……再說我住北京買什麼青島的海景房啊?神經病!”他把電話扔到桌上,對我說:“去找劉強領了證件和裝備,把那幾個命案好好查一查。

    ” “明白!”雖然竭力克制,但我還是興奮得有些難以自持,“頭兒,哪個案子優先?” “市局的意思是,反正可能涉及連環命案……下午一點,市局技術隊的顧問會來咱們隊,你去接待一下,順便了解下案情,交換交換意見。

    ”老白頓了頓,臉上掠過一絲不悅,“小月河的案子,還那孩子一個明白。

    ” “您放心,一個都落不下。

    ” 起身剛要走,老白叫住我:“對了,你小子别再亂來……” 我摸着後腦勺:“這我可保證不了。

    ” ——何況,您也需要我這樣的人,不是嗎? 老白捋着鼻梁推了下老花鏡:“滾吧。

    ” “最好先搞清楚你們面對的是什麼人。

    ”袁适博士修長筆挺的身軀向前探出,雙手俯撐在會議桌上,清秀冷峻的臉孔直逼對面我的頭頂,兩眼精光四射。

    “這是一個人格分裂的混合型連環殺手,介于有組織型與無組織型之間,且同時擁有多種謀殺人格——既是領域型,又是侵入場所型;既是潛行者,又是掠食者。

    ” 他穿着質地奢華的西服套裝,上身有點兒掐腰;白襯衫上布滿某名牌的暗花Logo,領子很時尚地大出一圈,略顯誇張地飄在西服領外;紅黑相間的領帶系得比較松,下擺垂着的銀色海豚領帶夾低調地隻鑲了兩顆藍寶石——相對他手表上那片“群星璀璨”而言。

    自打他一進屋,真是晃瞎了我的狗眼,隻剩下自慚形穢的悲歎了。

     好在作為犯罪研究工作室的現任負責人,我聽他嘞嘞倒不像聽天書,況且他來得這麼早,我連案卷都沒看完呢,與其争辯,不如耐心消化他的觀點和建議:“那您的意見是?”其實他歲數還沒我大,稱“您”多少令我感覺有些不爽。

    禮貌,禮貌,咱是文明人。

     “并案偵查。

    ”袁适低頭沉思片刻,似乎打定了主意,“在長信大廈被奸殺的池姗姗,在中關村醫院家屬小區自家被害的宋德傳,以及在知春小區公園被殺的方婉琳,都是出自同一名罪犯之手。

    ” “這是……咱們市局的意思?”我一邊掃着案卷一邊擡頭說,“池和方兩案的現場都取到了相同的DNA,鐵定是一個人幹的。

    不過,宋德傳的案子……” “你是覺得他與另外兩名被害人性别不同、被害的行為模式不同嗎?” 三十八歲的外科醫生宋德傳離異數年,獨居。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淩晨一點至一點半之間,有人用一根鐵絲輕易地撬開了他家的兩道房門,來到卧室床前,一刀劃開了宋的喉管——幹淨利落。

    現場沒有找到兇器,沒有發現指紋或足迹,沒有目擊者,被害人的身上沒有防衛性傷口,小區大門及左近街區的攝像頭沒拍到任何可疑人物……除了一具屍體,兇手沒有留下任何線索。

     “關鍵是,從宋德傳屍體上唯一的傷口來看,兇手應該是個右撇子。

    ”我把法醫報告抽出來攤在桌上,“喏,殺那兩個女人的,是個左撇子。

    ” 袁适的眼中似乎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這正是有趣的地方……” 有人喪命,有人看戲。

    我盡可能掩飾自己的不快,謙卑地問道:“我還沒來得及仔細看卷呢,您發現了其他共同點?” “知道什麼是犯罪标記嗎?” “但兇手沒留下明顯的行為特征,或者僅通過三個案子的比對,我沒找到相似的行為特征。

    要不是池和方的被害現場找到了相同的DNA證據,我都不敢說這倆案子是一個人幹的。

    ” 袁适略帶驚訝地問:“怎麼稱呼?” “趙馨誠。

    ”其實剛見面握手寒暄的時候我就報過名号,想來他沒往心裡去。

     他盯着我看了一會兒:“韓松閣教授旗下有個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團隊,聽說負責人是個姓趙的民警……” 我勉強笑了一下,算是承認。

     “這樣啊,那溝通起來就簡單了。

    ”袁适冷笑的時候隐約露出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香水和着口氣清新劑熏得我腦仁直抽搐,“不會說……難道你沒發現這一系列案件中存在的犯罪标記?” 我偷着瞄了眼手表:“沒。

    ”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

    ”他停了一下,見我沒搭腔,繼續說道,“仔細觀察這三個案子就不難發現,三名被害人,全都是左撇子。

    ” 我愣了愣:“哦……所以呢?就說明有人在實施連環謀殺?” 袁适對我的反應有些失望:“罪犯選擇的侵害目标是特定人群,這非常值得關注。

    要知道,左撇子隻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九不到,這個範圍已經相當窄了。

    而在海澱的轄區内,連續死三個左撇子的概率能有多高?” “那……我們是應該對轄區内所有的左撇子進行監控喽?”我撫摸着下巴上的胡子楂兒,發現負責做記錄的小姜眼都直了,一臉的景仰與崇拜。

     “對,所有的左撇子,既可能是潛在的被害人,又可能是兇手本人。

    ”袁适側過身,口氣清新劑又噴了我一臉,“罪犯是男性,二十到三十五歲之間,單身或離異,獨居,有固定住所,左撇子,同時也擅用右手,智商明顯高于常人,受過高等教育,從事技術型工作,記者、作家等自由職業者的可能性更大,經濟狀況良好,穿着前衛,喜好深色的皮質服飾,有正常的社交圈子,但與家庭成員關系不好,兒時父母對其管教不嚴,存在一定的戀母情結,有特定的心理性性功能障礙……其他的還不是很确定,如果再出現一起案子,相信就可以對他的心理特征進行更全面的分析。

    ” 說着,他已經合上筆記本電腦,往挎包裡收拾東西:“我要提醒你們,罪犯的冷卻期[“冷卻期”,指在連環殺人案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