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篇外篇(二):精神病科醫生

首頁
為了避免誤導和誤解,我有責任寫第二個篇外篇,向大家說明一下精神病科醫師的工作。

    我知道有一種說法:病情輕的找心理醫生解決,病情重的找精神科醫師解決。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那是錯的。實際上很多精神病科醫師需要心理醫師的輔助,或者反過來。而且,精神病科醫師并不是這種簡單的劃分,實際上分若幹種:有專門針對器官性精神病的醫師,有專門針對障礙性精神病的醫師,有專門針對軀體形式伴發的精神病科醫師,還有針對染色體異常的精神病科醫師,性方面精神病科醫師,神經症性精神病科醫師,心理精神病科醫師等。

    精神病科醫師的有些工作是交叉的,有些是獨立一個領域的。目前我國(除台灣省)最匮乏的是性精神病科醫師和染色體精神病科醫師。性方面的問題,很多患者難以啟齒或者幹脆沉浸其中(例如性操縱或者性臣服);而缺少後者是由于我國遺傳研究起步較晚。

    而對一些比較特殊的精神病人,其實精神病科醫師也不完全是抱着唯物的觀點去看的,因為很多現象過于奇特。例如有個患者,喜歡畫畫,畫出來的内容相當複雜,沒人看得懂。患者會很耐心地解釋,解釋完很多醫師都驚了——包括他的主治醫師和心理醫生。他畫的内容,每幅畫的每一個獨立的物體,都是以獨立的視角去表現的。比方說這幅畫裡有花,有雲,有樹木,有行人,有一條河,有一座橋。看花的角度是仰視的,看雲卻是俯視的,看樹木是平視,看人是從花的角度去看,看河是緊貼着河面的視角,看橋又是從橋梁結構透視去看。如果你按照他說的去挨個對照,你會發現他畫得很精準,但是為什麼那麼精準?因為他說他看到的就是那樣的。他不用蹲在地上就能仰視一朵花,不用趴在木闆上就能貼着河面角度看河。這一點,我不清楚是否有這個畫派,也不知道有沒有畫家能做到。

    再說回來,這種情況大家都沒見過,也沒有直接的危害性,就先放在一邊。需要治療的是什麼?是這位多角度視覺患者的狂躁症。經過N次失敗,最後會診分析,還是得先治療多角度視覺問題,因為患者看到的角度太複雜了,他自己有時候看不明白,所以會越來越急躁,會狂躁發作。可是一直到現在,也沒多大進展。對于這種患者的情況,很多精神病科醫師和心理醫生都伴有敬畏的态度。套句很俗的話:太強大了。

    但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畫畫,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能表達,那怎麼辦?要靠醫師們自己長時間去觀察、去接觸。假如,你是一個商場營業員,你能保證每天都耐心地對待購物的客人嗎?假如,你是一個空服人員,你能做到每次都耐心地對待乘客嗎?而對于精神病患者,如果不是真正地耐心觀察,潛心研究其問題所在,面對面聊一年也不會有什麼幫助,因為需要進入的是一個人的心靈!

    其實,從事這個職業是高風險的。如果精神病科醫師的判斷失誤,很可能加重患者病情,會給自己——直接接觸者帶來危險。精神病人躁狂發作從而殺死醫師的事情不算鮮見。再有就是長時間接觸精神病人,對心理素質是非常嚴峻的考驗,精神病科醫師也是人,難免受影響,比如會有輕微偏執,甚至會輕生。我認識一個治療障礙類型的精神病科醫師,算是挺漂亮的一個女人,喜歡撕報紙,撕成一條一條的,大約鉛筆那種寬度,聊天的時候,看電視的時候,就那麼撕。家裡介紹的幾次相親都因為這個失敗了。

    其實我的意思是說:精神病科醫師真的不是那麼好幹的,不是懂點兒醫學、心理學和哲學(外加量子物理學)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說入這一行是獻身真的不誇張,這絕對是個高風險的職業。加上部分不良醫院虐待病患的報道,名譽上還會有負面的影響。我寫這個不是為了給所有的精神病科醫師正名,而是為了給那些敬業的精神病科醫師正名。同時也為了告訴大家:這個領域,不是很多人想的那麼新奇和有趣。

    一個真正的精神病科醫師,基本不會坐在這裡寫這個——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即便有那個時間和精力,也會出去玩兒,散散心,陪陪家人,反正不會坐下來還寫自己的工作,那可真是瘋了。不信你找個在職的精神病科醫師問問,讓他寫這個?要趕上最近比較郁悶的醫師你可能會被啐一臉。

    第二個篇外篇寫到這裡就結束了,我不知道會不會有意義,但是我建議不要有點兒什麼心理問題就大驚小怪去醫院或者找醫師——除非是病态的去找醫生。自己想開點兒就好,沒啥可激動的,真的沒啥好激動的。

    希望立志要投身精神病科的朋友看完這篇能有些啟發,如果依舊還堅持自己的志向,我會由衷地敬佩,并且希望您真的能堅持下去,因為您有一顆寬厚仁慈的心。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