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桂林攻防戰

首頁
    軍在此凱旋,不是在這兒作戰,但石達開想借狄青将軍的眼光來決定作戰辦法。

    首先要把士兵藏在洞窟裡,不讓敵人知道自己的力量,這是理所當然要采取的措施。

     烏蘭泰大軍已從大頭山直沖過來。

     白龍洞在桂林南門外不到兩公裡的地方,形成一個地形複雜的山谷,當地人把這裡籠統稱為南溪。

    烏蘭泰朝這裡沖過來,大概是了解到這裡太平軍的力量最弱。

    太平軍主力在以象鼻山和牯牛山的炮台為中心的地帶,南溪恰好位于象鼻山與牯牛山之間,烏蘭泰也許是想把兩處炮台分割開。

     “橋!”石達開在白龍洞中小聲說道。

    “清軍要進南溪,一定要過将軍橋。

    ” 若把橋破壞,清軍便不可能進入南溪。

    要進的話,就必須下到山谷,這樣就會遭到上面各個洞窟裡的太平軍的阻擊。

    石達開正要下令破壞将軍橋時,偵察兵又進來報告道:“妖軍前頭是烏蘭泰!”石達開決定改變命令。

     既然烏蘭泰在最前面,那便應當在烏蘭泰上橋時将橋破壞。

     “炮!把炮拖出來!”在大洞山繳獲的戰利品中,有幾門烏蘭泰自廣州運來的小型炮。

    體形小,移動輕便。

    兩門小型炮迅速被搬到有利地點。

     烏蘭泰沖在先鋒隊前,大喊道:“要報大洞山之仇!洗雪我們的恥辱!” “殺——!”咆哮般的狂吼聲響應着,可是跑在最前面的隻有三十來人。

    烏蘭泰早就急不可待,手中的鞭子不覺使勁兒地揮打起來,戰馬飛快奔馳,步兵自然跟不上,便是騎兵,大多也被他甩在後面。

     石達開把一根纏着紅旗的竹竿伸出洞外,作為開炮信号。

     “烏蘭泰向将軍橋跑過來啦!”石達開雙手緊握着竹竿。

    烏蘭泰眨眼間便會沖到将軍橋,但石達開卻已覺得等待時間太過漫長。

    “在狄将軍的時代,還沒有這樣的炮呀!……”石達開心想,“若有的話,狄青一定也會這麼作戰的。

    ”二十多年前,在新疆喀什追擊回族叛徒張格爾時,烏蘭泰就沖在隊伍最前頭。

    那時,他是個士兵。

    在征讨張格爾以後,烏蘭泰再也沒有什麼實際作戰的經驗,他是個蠢家夥。

    他曾和部下共飲滴進自己鮮血的酒,這酒醉至此尚未醒。

    也許他是為自己這種洗雪恥辱的出戰而自我陶醉了。

     “等一等!等一等!太快了。

    等到後續部隊跟上來!”他的侍從李登朝聲嘶力竭地叫喊着,但烏蘭泰似乎根本未聽進耳裡。

    李登朝雖是侍從,其實也是個六品千總,有着基本的軍事常識。

    最高指揮官跑在最前頭,少數先頭部隊與後續部隊間又有很大距離,任誰也會懂得,這樣的隊形是多麼的危險。

     這時的烏蘭泰,說好點是陶醉其中,說得壞一點,隻怕早已精神錯亂了。

     李登朝大聲阻止,烏蘭泰反而加快了速度。

     将軍的馬終于踏上了這将軍橋。

     “一……二……三!”石達開緩慢地數到三,猛地搖動了手中緊握的竹竿。

     紅旗呼呼地發出破風聲響。

    兩門炮幾乎同時拉開了炮門。

    一發炮彈打偏了,炸裂了水邊的岩石。

    另一發炮彈,掠過欄杆,擊中了橋上的人馬。

    烏蘭泰的坐騎高高揚起前蹄,放聲哀嘶,接着一下子橫倒在橋闆上。

    李登朝迅速跑過去,抱起烏蘭泰,放在自己馬上,掉轉馬頭一溜煙逃走了,那三十來人的先頭部隊當然也緊跟在後面。

    那兩門小型炮是日式的,從裝彈到發射要很長時間。

    不然,這支先頭部隊必定插翅難逃。

     将軍橋橋闆上,一攤鮮血。

    炮擊大橋,是一瞬的事,但橋上的血相當多,太平軍無法确定烏蘭泰是否已死,不過,即便不死,也定是重傷。

    烏蘭泰的确重傷,他被人擡到桂林城南三十多公裡處的六塘。

    六塘鄉鎮太小,醫療條件差,很快,他就被轉移到陽朔縣城。

     “我不後悔,我已盡力而為了。

    ”在治療期間,烏蘭泰反複說着這兩句話。

     他早已決心以死來抵償大洞山的慘敗。

    朝廷決定給他處分,但他在得知這個消息前已經死掉了,炮彈粉碎了他的膝骨。

    北京在陰曆三月初十才接到太平軍永安脫逃,重創清軍并包圍桂林的消息。

     三月十三日,朝廷命前湖南提督萬餘清出征廣西。

     三月十八日,兩廣總督徐廣缙奉命率軍赴桂林。

     三月十九日,追究欽差大臣賽尚阿的責任,官降四級,并将烏蘭泰和向榮“革職留任”,剝去官位官職,但命他二人繼續指揮軍隊。

    這個決定是在烏蘭泰死前一天做出的。

    二十天後,烏蘭泰陣亡的消息傳到北京,朝廷又決定“一切處分悉予開複”,恢複他生前名譽,贈遺族千兩白銀并賜“武壯”谥号,另外還給予世襲侍衛職的特别恩典。

    若不給戰死者榮譽,不給遺族特别恩典,就會影響出征将士的士氣。

    烏蘭泰本就無嗣,朝廷隻好從他宗族中選出一名嗣子,擔任三等侍衛之職。

    烏蘭泰的部隊由貴州總兵秦定三接管。

    秦定三指揮的北路軍早被太平軍擊潰,他并非是個有才能的将軍。

    《清史稿》上把烏蘭泰的忠勇列為諸将之冠,隻因他與向榮不合,才未能成功。

    但一般人卻都評價他為“愚忠愚勇之人”。

    他在廣西戰場上出現得比秦定三還要晚,對太平軍的情況也不太了解。

     桂林攻防戰十分激烈。

    城内炮台雖在太平軍射程之内,但那隻不過是部分地區。

    從象鼻山可以炮擊巡撫公署,但清軍已把那兒搬空,撤退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