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的事一談完,老人就沒完沒了地談起了往事。
“三十多年前,老夫曾經在這宿州當過知州。
這地方真叫人懷念啊!”
曾國藩适當地應付了幾句周天爵的往事談,就跟他告别了。
因為這次是出差去江西,所以需要從安徽省的西南部過長江,進入九江,然後南下到南昌。
如果不南下,直接向西,就進入湖北省,湖北的南邊就是曾國藩的家鄉湖南省。
對他來說,到江西出差也就是向家鄉走近。
在安慶的西面約八十公裡處,有一個叫太湖的縣。
曾國藩在宿州同周天爵分别十二天後,到達了太湖前一站的一個名叫小池的小鎮。
太湖的知縣親自到小池來迎接。
禮部侍郎也算是中央的高級官員,對于地方的知縣可以說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大人物。
曾國藩在旅途中受到各地的隆重接待,許多知縣都到城外去歡迎,但還沒有一個知縣特意跑到需要走一天路程的地方來迎接他。
這是為什麼?曾國藩心中不安。
這種出迎沒有前例,而且太湖知縣面帶沉痛的表情。
出迎的地方官一般都是面帶微笑的。
太湖知縣低着頭走到他的身邊,向他深深地行了一個禮,說道:“一個不好的消息……令堂大人已經去世。
昨天消息傳到太湖,要我轉告曾公……”曾國藩嗓子眼裡一再強咽着嗚咽的聲音。
“多謝遠路來告知……”曾國藩與知縣一起來到太湖,在這裡給北京打了報告,他必須要辭去江西的正考官。
官吏死去父母,一定要立即回鄉守喪。
曾國藩必須要改變身份,“丁母憂回籍”,原則上在二十七個月内不能擔任任何官職。
曾母江氏六月十二日去世,恰好他在這一天被任命為江西正考官。
曾國藩從太湖來到九江。
到此為止一直按照原來的路線,在應當從九江南下處,于長江登船向西,溯長江而上,于黃州登岸,奔赴武昌。
位于長江南岸的武昌,與北岸的漢口、漢陽合稱為武漢三鎮,現在稱為武漢市。
湖北巡撫常大淳在巡撫衙門接見了曾國藩。
常大淳在表示吊慰之情後說道:“您想早日叩拜令堂大人的靈柩,這種心情我完全理解。
不過,我還不得不要求您在本地暫待一些時候。
”
“那為什麼?”
“長沙已被發賊包圍了。
”
“啊!……”曾國藩大吃一驚。
他離開北京前,曾有情報說太平軍已竄入湖南邊境,另外也有消息說江忠源在蓑衣渡大破發賊。
江忠源是曾國藩推薦的人,曾國藩當然拍手稱快。
盡管帶有主觀推測的成分,清朝政府認為,太平軍在蓑衣渡損失了馮雲山後,可能不會再有以前那種勢頭,任何造反都有高潮低潮,他們認為圍困桂林時是發賊的最盛時期,以後便開始走下坡路。
在聚寶堂聚會時,丁守存強調了“發賊”的強大。
包括曾國藩在内,在場京官們都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但了解丁守存的人都知道此人喜歡聳人聽聞。
曾國藩是八月十三日(陽曆九月二十六日)到達武昌的,這是他離開北京的第四十八天。
其間,太平軍進行了“湘南擴軍”,具備了大舉北上的實力。
“發賊逼近長沙的南門是七月二十八日,是十五天前,他們是從東南醴陵方面一直打過來的,沒有繞道。
”常大淳道。
曾國藩的故鄉是長沙西南的湘鄉,太平軍沒從那裡經過。
“您的家鄉沒有被賊占領。
”常大淳以為這麼一說就會使曾國藩放心了。
“那麼,我還是繼續上路吧。
”
“水路已被發賊控制,很危險啊!”
“繞一點路,從嶽州走陸路吧。
回到湘鄉以後再考慮其他的問題。
”
“我理解您的心情。
既然您這麼說,我也就不挽留了。
給您配備兩個衛兵吧,希望您小心在意。
”
“謝謝!請常公也保重身體,為了國家也希望您能這樣做。
”
常大淳是湖南衡州人,道光三年進士,是比曾國藩早十五年中進士的同鄉前輩。
他是由浙江巡撫調任湖北巡撫,不久前又接到調任山西巡撫的命令。
不過,現在太平軍圍困了湖南的長沙,緊鄰湖北的巡撫已無法交接工作。
常大淳是以“已調任山西巡撫的湖北巡撫”這一奇妙的身份留在武昌的。
曾國藩帶着兩名護衛,避開水路,從山路繞道向家鄉湘鄉而去。
常大淳把他送到武昌城門口。
送行的人和被送的人做夢也未想到,此地一别,竟是永别。
四個月後,太平軍進攻武昌,常大淳殉職。
曾國藩花了約十天的時間回到湘鄉。
父親老了許多,家鄉籠罩着沉悶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