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清方貼出了卑劣布告,這一點必須澄清。
聲明中立之後,提出了兩個問題:
“太平天國的外交政策是什麼?”
“是否打算向上海進軍?”
太平天國還沒有明确的外交政策,甚至什麼是外交還不太清楚。
北王和翼王隻能就進攻上海的問題做了回答:“上海是中國土地,太平天國終究要成為那裡的主人,當然要為此而努力。
”
“英國公使文翰閣下是大英帝國的代表,希望能會見太平天國的最高首腦,請予以關照。
”麥都思道。
“您說的最高首腦是?”北王問。
“當然是天王。
”
“這……”北王含糊其辭,瞅了瞅翼王。
翼王石達開歪了歪腦袋。
“不行嗎?”麥都思說着熟練的中國語。
他通曉中國的習慣,太平天國雖不過是地方政權,但它已宣稱是國家,自稱國家元首的洪秀全當然具有種種權威。
“我們明天用書面答複。
”北王道。
“這個人可以負責外交,也許他适合幹這種工作。
”麥都思心想。
他覺得北王和藹可親,而且話很多。
翼王雖在座,但說話的主要是北王。
也可能是有意避開現實問題,翼王選擇的話題主要是宗教,盡管談得還不怎麼深,但已表現出他具有相當的知識。
麥都思認為為人不圓滑就不适宜當外交官。
第二天,太平天國書面答複送到了亥爾梅斯号上。
答複中說:“天王是各國真主,凡來朝見拜谒者,須遵照規定手續和禮節。
”文翰拒絕接受這個書面答複。
英國還沒有承認太平天國,目前還承認清政府是中國的正統政府。
在中國部分地區建立新政權,這個新政權的真實情況還不太清楚,他隻不過是來視察一下而已。
要會見洪秀全,也不過是出于一種想面試一下的心情。
可是,對方的答複竟用命令口氣要遵照規定的手續和禮節。
文翰很不高興,他拒絕接受書面答複,當太平天國使者沮喪地正要回去時,麥都思遞給他一個用中文寫的文件道:“請你們仔細讀讀這個文件,考慮一下我們英國在你們國家處于什麼樣的地位。
”遞交的文件是南京條約的中文抄本。
第二天,四月二十九日,太平天國的将領賴漢英來到亥爾梅斯号軍艦上。
“看來昨天有些誤會,十分遺憾。
你們說英國不會偏袒任何一方,是否确實?”
“盡管昨天發生了些誤會,但英國的政策不會因此改變,中立是英國不變的政策。
”麥都思答道。
“用不着公使閣下予以确認嗎?”
“沒這個必要。
”麥都思非常堅決。
他做了這樣的推測:
看來現在太平天國的方針往往會因将領的性格、情緒而變化。
“見天王的事暫且不談,要是見東王還是可以的。
”賴漢英道。
“啊,那太好了,就請您趕快安排吧。
”
“明天上午十一點左右我來迎接。
”
“我們恭候。
”
“不需要征求一下公使閣下的意見嗎?”
“公使閣下就是為此而來的。
他整天待在軍艦上,随時都可以去。
”
“那麼明天見吧。
”賴漢英說完就回去了。
艦長菲休邦大校送了他一本英文聖經。
東王楊秀清和文翰公使預定在四月三十日會見,但是終于未能實現。
楊秀清是個現實主義者,無論是小刀還是英國佬,隻要能成為太平天國力量,他都會利用。
英國方面也知道洪秀全在太平天國中逐漸變成傀儡,因此見東王比見天王更能了解太平天國的情況。
雙方都想見面卻未能實現,問題在于儀式。
當時建都天京不久,就實權來說,楊秀清已淩駕于天王之上,但名義上,他還在天王之下。
他想利用同英國公使的會見來宣揚一下自己的威嚴。
他提出的會見儀式就像是帝王在接見屬國的使節。
文翰一聽儀式程序極不愉快。
盡管太平天國自稱是個國家,但英國并未承認,何況見的還不是這個組織的最高領導者,讓公使下跪,當然無法接受。
“他們不懂道理,你看該怎麼辦?”文翰問麥都思。
“按他們的要求當然不成。
要麼說服他們改為對等會見,要麼就回上海吧。
”麥都思答道。
“看樣子他們是不可能改的,還是不見了。
你看怎麼回應?”
“要麼當面指出他們的錯誤,譴責他們無禮,然後直接回去,要麼婉言拒絕,借口有些不便,無法會見。
閣下怎麼看?”
“後一種方式吧。
”文翰到底是外交官,他考慮到了後果。
太平天國這個政權也許會統一中國。
文翰對獲得情報及自己的見聞還沒有進行分析研究,僅憑感覺認為這種可能性有百分之五十。
他印象最深的主要還不是太平軍的強大,而是清軍太弱。
太平天國将來可能是必須要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