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少年:喜歡天文的Pony站長

首頁
     1989年,是馬化騰考大學的那一年。

    那年6月的中國發生了一場政治風波。

    高考在7月7日至9日如期舉行,但是空氣裡彌漫着焦躁不安的氣息,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留在自己身邊。

    所以那年,深圳高考考生的第一志願大多填的是深圳大學。

    馬化騰的高考分數是739分(滿分900分),高出重點線100多分,按這個成績本可以進北京的清華大學或上海的複旦大學。

     因為深圳大學沒有馬化騰最感興趣的天文系,所以,他退而求其次,進入了電子工程系的計算機專業。

    與他一起進這個專業的還有許晨晔和張志東。

    許晨晔還跟他分在了同一個寝室。

    這個班共有36名學生,除了一個保送生,張志東的考分最高,馬化騰的成績排第三。

     據講授計算機彙編語言課程的胡慶彬老師回憶:“馬化騰這一屆是深圳大學曆史上最優秀的一屆,生源特别好。

    他們這一個班,沒有人挂過科——這在深圳大學之前、之後都再也沒有出現過的。

    馬化騰等人很優秀,基礎好,後來做出這樣的事業,我一點都不驚訝。

    就是不創辦騰訊,他們也會成為很優秀的人才。

    ” 黃順珍是馬化騰的大學班主任,講授的課程是計算機操作系統,從留存至今的成績單上可知,馬化騰那門課的考試成績是86分,黃老師給了總評88分,而張志東的總評是全班最高的92分。

    黃順珍講述了兩個細節:“作為班主任,我每周要到宿舍巡視一次,每次去,都會看到馬化騰在看書或者做計算機操作。

    他和張志東等一些同學的家庭條件好,都自己配了電腦。

    而其他人都在聚堆聊天或者做其他的事。

    有一次,馬化騰交上機實驗報告,在寫自己名字時,搞了一點小創意,他用軟件為自己的‘馬’姓設計了一個奔騰形狀的字體,看上去很漂亮,然後又在後面手寫了‘化騰’兩個字。

    理工科學生很少有這樣的創意,這讓我直到現在都印象很深。

    ” 與馬化騰同一個寝室的許晨晔回憶說:“那個時候我跟他在一起,平時就是背英文單詞,早上一起跑步,繞校園跑一圈。

    有一段時間,他還突然對氣功發生過興趣。

    ” 深圳大學是一所1983年才成立的大學,幾乎沒有什麼傳統,它坐落在南山半島,校園裡種植了大量荔枝樹,所以也被稱為“荔園”。

    那時,校園外是農田和幾座錯落築建的農舍。

    馬化騰和許晨晔在跑步的時候一定不會料到,20多年後,他們能有機會在校園北面建一座39層高的騰訊大廈,從位于頂層的辦公室可以日日俯瞰校園,追憶已經逝去的青春。

     他們的另外一個同學陳一丹則考進了化學系。

    在大學期間,陳一丹變得非常活躍,他競選上了化學系的學生會主席,還是校學生會委員會副主任。

    畢業典禮上,他被選為畢業生代表發言。

    “他講得很激昂,好像畢業就是上前線一樣。

    ”馬化騰說。

     從大學二年級開始,馬化騰把很多精力花在了C語言的學習上。

    這是1972年由美國的丹尼斯·雷切爾設計發明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它具有繪圖能力強、可移植性好等優勢,并具備很強的數據處理能力,是世界上最流行、使用最廣泛的程序設計語言之一。

    在操作系統和系統使用程序以及需要對硬件進行操作的場合,C語言明顯優于其他高級語言。

    馬化騰日後對我說:“我們最終是靠C打天下的。

    ”他還說:“在技術上,我的算法不是太強,那需要數學很強的人才可以。

    但是我做應用比較強,就是我知道如何把一個産品實現出來。

    ”相對于馬化騰,他的同班同學、“冬瓜”張志東則更精于算法。

     馬化騰在計算機上的天分,很快就顯現了出來。

     在大學裡,對于所有學習編程的年輕人來說,公共計算機機房是較量技術的不二賽場。

    他們常常在一台計算機裡編寫一個病毒程序,将硬盤鎖死,令别人無法啟動,而自己則可以任意地打開,或者,有另外一個高手能夠破譯出别人設計的程序,這無疑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在同學們的記憶中,馬化騰是一個編寫病毒程序的高手:“他經常把機房計算機的硬盤鎖死,連管理員都打不開。

    後來隻要一發生這樣的情況,馬化騰肯定是第一個被叫過去的‘嫌疑犯’。

    ” 除了C語言編程之外,馬化騰在技術上的另外一個強項是圖形化界面的程序編寫。

     當時的計算機采用的是DOS程序,微軟的Windows還沒有進入國内,馬化騰能夠在DOS系統下做出類似Windows的圖形化界面。

    “當時國内還很少有人做這樣的嘗試,我在書上找到一些基本元素,然後在上面不斷搭建,形成了自己的圖形化界面技術。

    ” 到了大學四年級,學生們要到一家企業去畢業實習。

    馬化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