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少年:喜歡天文的Pony站長

首頁
    起來。

    他的母親黃慧卿回憶說:“那兩年,他沒日沒夜地泡在網上,收信包,發回複,忙得不亦樂乎。

    有時候要出差,就寫一張紙條給我,教我一旦有網友打電話來說網絡不通,就按照紙條上的步驟排除故障。

    ” 那一年,馬化騰還兼任了《計算機世界》報在深圳的通訊員,他寫了一篇報道《BBS與惠多網》,簡單地描述了惠多網在中國的發展現狀,還把全國11個站點的地址和電話号碼給公布了。

    在馬化騰等人的推動下,惠多網的站點越來越多:1996年年初,求伯君在珠海架起了“西線”站點;同年5月,雷軍在北京創建了“西點”站點。

     在現實生活中不喜交際、羞于表達的馬化騰在虛拟世界裡卻是一個十分活躍的人。

    一位叫李宗桦的惠多網網友回憶說:“他在網上簡直就是一個話痨,總是喋喋不休地跟你反複讨論一個技術問題。

    他重視每一個‘馬站’用戶的意見,會不斷地寫郵件,從不厭煩。

    ” 騰訊的高級副總裁、“微信之父”張小龍比馬化騰出名還要早,他因獨立寫出Foxmail(1997年1月面世——編者注)而被人們看成南方最好的程序設計員。

    他對我回憶了第一次知道馬化騰的細節:“有一次,我突然收到一位用戶的郵件,對Foxmail的設計提出了一個疑問,這是一個非常細微的錯誤,外部人很難觀察到。

    我有些吃驚,他說他叫Pony,在經營一個站點。

    ” 馬化騰日後被稱為“中國第一産品經理”,他的産品意識以及對用戶體驗的理解,最早都是在“馬站”時期形成的。

     中國的第一批互聯網人 令馬化騰沉迷其中的惠多網,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它隻是信息化革命早期的一種雛形,顯然沒有成為主流模式,洶湧的潮流隻是在這裡轉了一個彎,然後以更兇猛的态勢向陌生的方向沖刷而去。

    一切堅硬的都将煙消雲散。

     就在馬化騰接觸惠多網的1994年,在遙遠的美國,兩位天才少年用無畏的牙齒咬破了網絡經濟的堅硬“蛋殼”。

     28.8K的高速調制解調器被研制了出來,它可以每秒鐘傳輸3KB文件,與馬化騰同樣出生于1971年的馬克·安德森開發出UNIX版的Mosaic網絡浏覽器,與此同時,個人電腦的Windows系統也日趨成熟,這些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已足以引爆一場網絡革命。

     就在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學的華裔學生楊緻遠發明了最早的網站搜索軟件,他放棄即将獲得的博士學位,在一個拖車裡建立了雅虎公司,英文名為“Yahoo!”。

    一個前所未見的網絡商業時代到來了。

    同年9月,麻省理工學院的新媒體研究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寫出了《數字化生存》,在這本讓他名聞天下的著作中,他大膽地提出“整個社會建構的基本要素将發生變化”“計算不再隻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的觀點。

    他認為,随着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物質性的世界突然向虛拟性轉向,通過電子流的方式,知識、信息及商品制造與銷售将可能實現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

     從1995年到1996年,互聯網世界進入了一個令人炫目的地震期。

     1995年5月,美國公司SunMicrosystems開發了Java程序技術,萬維網的圖像語音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

    同年8月9日,由馬克·安德森參與創建的網景通信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每股28美元,當日收盤價便達每股58.5美元,市值達到27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評論說,通用公司花了43年才達到的目标,網景隻花了“大約1分鐘”。

    網景在浏覽器市場的表現嚴重威脅到了微軟的行業地位。

     1996年4月12日,楊緻遠的雅虎在納斯達克上市,一日之内,股價從13美元暴漲到43美元,一躍而成為市值高達8.5億美元的新巨人。

    雅虎确立了一種基于搜索的門戶網站模式,它深遠地影響了互聯網的技術和商業應用走向。

     在東方,無論是馬克·安德森、楊緻遠的崛起,還是尼葛洛龐帝的預言,聽上去都是那麼遙不可及。

    不過,對互聯網經濟的嘗試還是悄然地起步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近到了呼吸相聞的地步。

     1994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内第一個Web服務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内容除介紹中國高科技發展外,還有一個欄目叫“TourinChina”。

    同年9月,中國郵電部電信總局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中美雙方關于國際互聯網的協議。

    協議中規定電信總局将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開通兩條64K專線,一條在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