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慣性是一種普遍的症候群。
沒有不變的成功方程式,慣性是企業成長最大的敵人。
——唐納·薩爾(美國管理學家),《成功不墜:最适者再生》
年輕!年輕!年輕!
——湯道生
“并非補充,而可能是颠覆”
移動浪潮下,騰訊不僅受到外在競争對手的壓力,更要面對自我的蛻變。
而在所有的變革中,自我革命是最艱難的一種。
2013年5月8日,手機QQ4.0版本上線,而後遭遇用戶的瘋狂吐槽。
上線僅4天,就收到了3萬餘條投訴。
所有不滿都指向新版本的一個調整:取消了在線離線狀态顯示。
事實上,這個新的版本,是将好友是否在線放到了更深的入口,而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這一改動無法接受。
受到輿論的壓力,手機QQ的産品總監在知乎社區上做出回應:每天QQ消息中,65%是通過手機發送的。
而由于頭像不亮就是離線狀态的這一認知,會阻礙留言的動機,所以,整個調整的初衷,是希望讓QQ具備随時可溝通的認知,好比短信,可靠性非常高,發之前就不會想對方有沒有開手機。
随後,QQ産品團隊承諾将在兩周内推出優化版。
5月17日,安卓優化版上線,iOS優化版同步提交審核。
在優化版中,對離線與在線做了标注,比承諾日期提前了7天。
“QQ的這次改版受到了很多吐槽,主要是在淡化在線狀态這個點上步子邁得有點急,需要做适當回調,這是一次很有價值的‘試錯’。
”騰訊公司副總裁殷宇在專門組織的媒體溝通會上,坦誠地對外表達了QQ嘗試深度移動化自我變革的決心。
事實上,很多人可能不大了解的是,這是手機QQ部門和PCQQ部門合并到社交網絡事業群後的第一個大版本,在這個版本中,進行了近百個功能點的優化。
殷宇事後感慨,近百個優化點,隻有一個被吐槽,說明還有很多優化點是成功的。
除了受到來自微信的壓力,QQ自己也受到用戶的壓力。
根據騰訊當時内部的監控數據,75%的網民通過移動互聯網使用QQ,每天有150萬人從PC端轉移到手機端,而每年暑假和春節都會出現一輪遷移的爆發。
當時每天C2C消息中,60%是從手機端發出的,而2013年春節這一數字是70%。
作為社交網絡事業群的負責人,湯道生在當時也表示,QQ已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必須全面擁抱移動互聯網。
“QQ馬上要進入第15個年頭了,有8.5億活躍用戶,但互聯網已進入下半場競争,移動互聯網并非PC端的補充,而可能是颠覆。
QQ如果不自我變革,适應‘随時随地’的特征,就會被用戶抛棄。
”
“近六成QQ用戶是90後”
一個是誕生于移動互聯網的微信,一個是需要從PC艱難轉型到移動互聯網的QQ,是否有機會齊頭并進?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命題一直懸挂在空中。
資深IT評論人洪波分析認為,手機QQ和微信其實是有區别的,可以區别化發展。
QQ是跨平台跨終端的,比較傾向于娛樂化;而微信隻為移動端量身定做,承載了很多騰訊以往嘗試過但沒有成功的東西,比如團購等O2O産品。
兩個産品完全可以走出不同的路。
手機QQ4.0版本的小插曲沒有影響殷宇對整體QQ移動化的布局,QQ采用“小步快跑,試錯疊代”的策略,在優化移動體驗的同時,陸續推出了基于移動端的QQ手遊、QQ閱讀、興趣部落、QQ錢包、QQ紅包等新功能。
2014年4月11日晚上9點11分,騰訊旗下QQ同時在線賬戶突破2億,其中通過手機QQ、QQforPad等移動端登錄的賬戶超過七成。
相比于數據,更值得慶幸的是,QQ找到了自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差異化路線和年輕打法。
在一段記錄2004年的視頻中,30歲出頭的馬化騰向1949年生人的張瑞敏推銷QQ被拒時,馬化騰就介紹說QQ90%的用戶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