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章 失控:互聯網越來越像大自然

首頁
    全球性大腦的方向進化……Facebook的目标是做出一個整個人類的索引。

    ” 相對于外向張揚的Facebook,騰訊似乎一直隐藏在一副冷靜的面具後面。

    中美兩國的互聯網賽跑到此時,似乎已經處在緯度近似,卻各自獨立的狀态下。

    國家競争、政治體制及文化隔膜,如三道鴻溝讓它們始終無法彙流,而在商業模式上,則呈現為一個十分奇特的景象:美國公司開始學習中國公司的某些做法,而中國公司則向更陌生的領域狂奔。

     2013年4月,福布斯中文網刊發了一篇觀察稿認為,“2013年的Facebook像極了2005年的騰訊”。

    作者寫道:“該公司似乎正在做或打算做中國公司在2005年所做的事情,即幫助用戶将更多時間消耗在Facebook上,并在這裡完成更多的交易。

    ”這些新的嘗試包括:開放網遊平台,鼓勵更多的遊戲開發者推廣動作遊戲、射擊遊戲以及即時戰略遊戲等,将禮品贈送服務面向所有美國用戶開放,允許用戶贈送好友實物禮品,例如禮品卡、紙杯蛋糕、收費的流媒體音樂服務等,以及提出“一站式在線生活”的新主張。

     對于騰訊來說,未來的可能性似乎在于虛拟領域的互聯網之外。

     2013年11月11日,騰訊創業15周年,馬化騰發表“通向互聯網未來的七個路标”的主題演講,首次提出了“連接一切”和“互聯網+”的新主張。

     在馬化騰看來,在移動互聯網年代,手機成為人的一個電子器官的延伸這個特征越來越明顯。

    不僅是人和人之間連接,我們也看到未來人和設備、設備和設備之間,甚至人和服務之間都有可能産生連接。

    因此,騰訊未來的探索空間将“首先是連接一切”。

     據此,馬化騰進而提出“互聯網+”,“‘+’是什麼?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互聯網已經在‘+’通信、媒體、娛樂、零售、金融等等,互聯網是一個工具。

    微信為騰訊提供了一條通向實體的道路。

    我們的設想是,微信的公衆平台可以成為用戶與實體世界的一個連接點,進而搭建一個連接用戶與商家的平台。

    ” 很顯然,馬化騰的這個觀察打到了中國産業經濟最為敏感的部位。

    曆經将近20年的演進壯大,互聯網滲透到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它真正成為當代商業文明的基礎設施,由此,種種新的變革和颠覆都正在劇烈發生中。

     在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互聯網+”的概念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 “‘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的第一要素就是雲。

    ”2016年7月,馬化騰在第二屆騰訊“雲+未來”峰會上說。

     被他稱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雲”,是基于雲計算等技術的一系列服務,自2006年後獲得了商業世界,特别是互聯網公司,比如谷歌、微軟、亞馬遜們的重視,其中發展最快、名氣最大的是AWS(亞馬遜網絡服務),其主流客戶不僅有大大小小的企業,還有美國航空航天局、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政府部門。

     騰訊雲的推出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為了适應中國特殊的網絡結構,向用戶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QQ從一開始就為用戶設計了交流信息的雲端存儲和分享。

    用今天的話來說,QQ其實就是一朵雲。

    但10多年來,騰訊積累的大量雲服務技術和能力主要是滿足自用,支持QQ、QQ空間、微信、騰訊遊戲等海量業務的穩定運營。

    直到2010年,騰訊開放平台接入首批應用,騰訊才第一次悄然向外界提供雲服務,最初主要服務于接入騰訊開放平台的遊戲與電商合作夥伴,但随着開放平台的擴大和騰訊生态的不斷完善,這一能力在日後演變出更多使用場景,帶來的價值也越來越清晰。

     一貫低調沉穩的風格使得騰訊并沒有急于宣傳這個還在成長中的新業務。

    2011年6月,騰訊雲對外服務已初具規模,但馬化騰在對來自全世界的合作夥伴們宣布騰訊的開放戰略時,并未特别提及。

    直到5年後,騰訊雲在整個生态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馬化騰才高調談及雲。

    他在2016年給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寫道:“雲和分享經濟像一枚硬币的兩面,分享經濟就是生産力的雲化。

    ”他甚至将未來的“互聯網+”描繪為:“傳統行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雲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處理大數據。

    ” 這一年,潛行多年的騰訊雲一躍而出,業界才看清騰訊的戰略方向。

    此時,騰訊雲已為超過百萬開發者提供服務,數據中心節點覆蓋全球五大洲,行業解決方案覆蓋遊戲、金融、醫療、電商、旅遊、政務、O2O、教育、媒體、智能硬件等多個行業,對外開放的技術能力包括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人臉識别、視頻互動直播、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識别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