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心髒能夠持續跳動。
但是,僅靠這種液體的流通,心髒還是會逐漸疲憊。
也就是說,盡管心髒的求生欲望十分強烈,但沒有了外來的刺激也不能持續跳動。
說白了就是,再怎麼逞強,不吃飯還是動彈不了。
因此,通常還要給它添加一些能作為能量之源,亦即心髒之食物的少量血清蛋白或葡萄糖。
這樣便能讓它跳上一段較長的時間。
最好是用真正的血液來取代洛克氏溶液,不過對于一般實驗而言,僅用洛克氏溶液也足夠了。
還有,要讓心髒自由跳動,氧氣也必不可少,因此,通常要輸入的是含有氧氣的洛克氏溶液。
那個能讓心髒跳動的箱子裡的空氣,也被加熱到了三十七攝氏度左右。
洛克氏溶液從箱子的上面流入,流經心髒的液體則從箱子的下方流出。
箱子裡面,隻有一顆心髒在跳動着。
這景象給人的莊嚴感覺,恐怕您難以想象。
取出後的心髒依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生物體,這個如同在玫瑰紅底色上散落着黃色雛菊花瓣的肉體,是一個具有魔性的生物體。
它就像浮遊在岸邊的水母一樣,有規律地重複着收縮與擴張的運動。
并且,當你一動不動地盯着這心髒看,就會覺得它是具有自我意識的。
有時候,它似乎會露出因與母體分離而怨恨的表情;有時候,又露出因得以接觸外界的空氣而無比喜悅的表情;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它正在嘲笑那些将它從軀體中取出并想要研究其機能的科學家。
然而,這一切其實都是我的幻覺,就心髒本身來說,無論是在體内還是在體外,都極盡全力地跳動着,嚴格遵循着allornothing(要麼全部,要麼一無所有)的法則。
也就是說,心髒一旦決定跳動,它就會全力以赴地跳動。
像心髒這樣忠于職守的工作态度,可謂是極為罕見的。
就這一點而言,我覺得将其稱為愛情之象征也最為恰如其分。
也就是說,即便受到一些外來刺激,心髒也并不會因該刺激的強弱而改變其跳動方式。
跳動的時候,總是全力以赴地跳動;不跳動的時候,決不跳動。
我覺得心髒的這一特性,完全可以與不屈服于金錢或其他外力之真正的愛情相媲美。
我認為,真正相愛着的兩個人之間,有着某種能穿越其間任何障礙物的無線電波。
并且,他們心髒的跳動,也是相呼應的。
或許您也已經知道了吧,事實上心髒每跳動一次,都會産生電流,而為了研究這種電流,一種名為心電儀的裝置已經被設計出來了。
而這台心電儀,才是我所謂的“戀愛曲線”的真正制造者。
可是,在解釋心電儀之前,必須先說明一下我是如何分析研究那被取出的心髒運動的。
因為,僅憑肉眼觀察,無法進行精确的比較和研究,所以必須給心髒的運動做适當的記錄。
而記錄該運動的,就是所謂的“曲線”。
因此,“戀愛曲線”,其實就是戀愛運動之記錄的意思。
估計您也聽說用地震儀生成曲線來記錄地震的事吧。
這種記錄是這樣實現的:首先将塗有煤煙的紙卷在圓筒上并使其勻速轉動。
另外從運動物體那裡引出一根細長的杠杆,并讓其尖細的端部與紙筒接觸。
這樣,随着物體的運動,煤煙紙上就會出現一條特殊的白色曲線。
心髒的運動也完全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記錄在煤煙紙上,但由于我對心髒運動時所産生的電流特别感興趣,所以我主要是通過如前所述的心電儀來推進研究的。
所有的肌肉在運動時,都會産生微量的電流。
這就是所謂的“生物電流”。
心髒也是由肌肉構成的髒器,所以它每跳動一次都會産生電流。
而心電儀,就是能以曲線的方式表達心髒運動時電流産生狀況的儀器。
最早發明該儀器的是一個名叫威廉·埃因托芬的荷蘭人。
但這裡所說的“曲線”,可不像上面所說的那麼簡單,其原理要更為複雜一些。
首先是運用某種方法将電流從心髒引導出來,并讓它通過一根比蜘蛛絲還細的、鍍了白金的石英絲,石英絲的兩側則放上電磁鐵,該石英絲會根據所通過的電流強弱不同而左右晃動,再用電弧燈照射該石英絲,這時石英絲影子左右晃動的振幅就會被放大,讓它通過一道狹窄的間隙,并讓拍照用的感光紙對其直接曝光,最後顯影之後,顯示心髒電流強弱的白色曲線就形成了。
又由于感光紙是像電影膠片似的卷着,所以能形成二十分鐘、三十分鐘的連續心電曲線。
我所要獻給你的“戀愛曲線”,就是呈現在這種感光紙上的曲線。
作為研究的準備工作,我首先研究了取出的心髒對于各種藥物的反應。
首先給心髒輸送洛克氏溶液,拍攝下常态下的曲線,然後在洛克氏溶液中摻入所要試驗的藥物,并拍攝下反映此時心髒變化的曲線。
雖說用肉眼觀察心髒的話,看不出心髒在這兩種不同情況下有什麼變化,但隻要比較一下兩條曲線,就會發現明顯的不同。
據此,就可知道該藥物對心髒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從洋地黃制劑、阿托品、毒蠅堿等劇毒,到腎上腺素、樟腦液、咖啡因等藥劑,幾乎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