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歐陽永叔)此第二境界也。
“衆裡尋他千百度,回頭蓦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非大詞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的這段話,的确是深得其理。
《人間詞話》賴以成名的數段話中,這一段毫無疑問要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
這段話比喻貼切,佳句宛如渾然天成般鑲嵌其中,讓人稱絕。
王老先生正是“成大學問者”,說的這些話也正是他的切身感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一境界說的是入門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從何開始。
王國維最得意的學問在于史學、古文字學和美學。
這幾門學問,千頭萬緒,典籍浩瀚如海,那種想要入門之前的彷徨、痛苦與渴求,用“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比喻,實在是再貼切不過。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裡老王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
不是說他引用得不好,而是他弄錯了作者。
這句是柳永的名句。
當然了,小錯誤而已,無傷大雅。
古往今來的大師無不經曆過此階段。
不執著,無以成。
既已入門,注定将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
老王在亂世之中,一心治學,那種執著、悲憤、孤苦的心境,恐怕不是現代人所能理解的。
唯有這種執著與隐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獨一無二的大師地位。
“衆裡尋他千百度,回頭蓦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前面兩句,也許是很多人的感觸。
但這第三句裡的境界,恐怕能領會者,就隻有寥寥數人了。
以勤為徑,很多人都如此,但是要攀上頂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
那種靈犀一點,參透真谛的大智慧、大喜悅,也隻有古今中外各個領域中的天才們能感悟得到了。
這種頓悟就好比是掉在牛頓頭上的那個蘋果,釋迦牟尼眼前的那棵菩提,一切的一切忽然間都豁然開朗,往昔追尋之中的種種艱辛苦楚,在這一瞬間都得到了完美的補償。
想必老王當年亦有如此心境吧。
老王說自己這樣解詞,恐怕詞作者不會同意。
怎麼說呢,其實這段話已經不是解詞而是感悟了。
引用一下倒也無妨,而且恐怕晏、柳、辛重生再世,對此妙論,也應該會會心一笑,不以為意了吧。
三境界論被很多人奉為座右銘,在廣大人民群衆中廣為流傳。
不過就像以前天氣預報裡面放的世界名曲一樣,聽多了就如同飲白開水一般。
真正用心去體會其中真味的,想來實在是不多。
王國維笃信正統,思想保守。
柳永是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