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十三

首頁
梅溪、夢窗、中仙(“中仙”二字原稿删去)、玉田、草窗、西麓諸家,詞雖不同,然同失之膚淺。雖時代使然,亦其才分有限也。近人棄周鼎而寶康瓠,實難索解。

    史達祖(1163-約1220),字邦卿,号梅溪,汴人。曾為太師韓侂胄最親信堂吏,後韓侂胄北伐失敗被殺,史達祖被貶谪流放。史達祖尤擅詠物,自度曲《雙雙燕》為詠燕絕唱。其詞用語精煉新巧,但部分詞雕琢太過,境界不高。存世《梅溪詞》一卷。

    王沂孫(約1230-約1291),字聖與,又字詠道,号中仙,又号碧山、玉笥山人,會稽人。宋亡後被迫出任元慶元路學正。王沂孫長于詠物,善用典故,為清常州派所推崇。其詞深雅含蓄,多借物發遺民哀怨之音。存《花外集》,又名《玉笥山人集》、《碧山樂府》。

    周密(1232-約1298),字公謹,号草窗,又号箫齋、蘋洲、四水潛夫、弁陽老人、華不注山人,祖籍濟南,流寓吳興。宋末為義烏縣令,入元後不仕。其詞格律嚴謹,早期詞淳雅精緻,宋亡後轉為凄苦幽咽。與吳文英交往密切,并稱“二窗”。有《草窗集》二卷,又編有南宋詞集《絕妙好詞》。

    陳允平(約1205-約1280),字君衡,一字仲衡,号西麓,四明人。南宋詞人。

    康瓠,空罐、破瓦壺,比喻庸才。周鼎,周代鼎為國之重器,喻不可多得的良才。

    南宋詞人的風格評述,多有一個“雅”字。南宋詞人多學周邦彥,追求雅緻精美的詞風。然而即便美成才情高絕,遣詞造句能舉重若輕,也終究逃不過後人對其多雕琢而少天真的評斷,又更何況南宋學他的詞人呢?正如前面所說,詩是無可學的。本為心聲,又何能梏之以太多的條條框框。反倒是不學清真、被人貶為“詞旨鄙俚”的蔣捷給人帶來驚喜。

    宋末詞人多結社唱和,雖然作詞字句精美,音律和諧,然而多數意境狹小,格調不高。宋亡之後其聲反而一振,多悲涼哽咽,抒發亡國之痛,比起宋末那些缺乏真情實感的靡靡之音反而進了一步。但這已是回光返照,詞輝煌煊赫于大宋三百餘年,終究如落花飄去,不複重來。及到後世,詞終不複兩宋之氣象,詞壇消沉,佳作寥寥,讓人不勝唏噓。

    王老先生這段論述,精辟。南宋詞越至後越顯得隻有語言音律而無意韻情境,白石學美成,後人又學白石,越學越無長進。詞空有其表,架子搭得好看,内容則空洞無物。這樣的詞實在是無以為觀。

    老王原稿把“中仙”删去,不與其他數人并列,就是因為其詞含蓄婉轉,沉郁悲苦,有如孤雁之哀聲,可算言之有物。其實王國維本人之詞也正是如此,想來遺民之歎古今相類吧。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