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楊花詞和韻而似原唱,章質夫詞原唱而似和韻。
才不可強也如是。
剛好前面老王曾說起他的詞有“與晉代興”之意,那就拿來一并觀之。
先看看章楶的《水龍吟》。
章楶(jié,音傑)(1027-1102),字質夫,建州浦城人。
進士出身,曾任環慶經略史,大敗西夏軍,有戰功。
《宋史》有傳。
《全宋詞》錄其詞二首。
水龍吟章楶
燕忙莺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
閑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章楶文武雙全,他不僅膽識謀略過人,寫詞亦是文采斐然。
首句“燕忙莺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點題。
“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繪出楊花于青青春林中輕盈飛舞之景。
“全無才思”引自韓愈《晚春》,詩雲:“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黎昌先生寫楊花榆莢一無才華二無心思,不與群芳争豔,明貶暗褒,實則稱許楊花不工心計,質樸灑脫。
“閑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寫活了楊花。
這句承接上句之意,亦為後文打下伏筆。
楊花既無心思,即任随遊絲飄落深院,院内雖是大好春光,卻隻見房門深閉,隐現閨中之怨。
“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簾上楊花輕輕觸落,一次次快要落地,卻又被風揚起。
這句把楊花那種輕盈飄灑之态寫得極為生動傳神。
此句曆來被人稱頌為寫楊花的名句,深得楊花神韻。
南宋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說此句“曲盡楊花妙處”,誠非過譽。
下阙一轉,“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
”(覺是覺醒,醒來之意。
)美人醒來,卻怪春衣上沾落的楊花似雪。
“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欲碎”,閨中繡床上漸漸被楊花所覆,隻見片片楊花結成香球随風翻滾,卻又倏忽破碎。
此句以景寫心聲,楊花迷離易碎,閨中少婦的心情又何嘗不是這般迷離惝恍呢?此句深意在“才圓卻碎”,暗喻人難長久月難常圓,情碎心亦碎。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
”擡眼望去,隻見楊花飄落空中水面,蜂兒仰粘,魚兒輕吞。
楊花都能為蜂魚所愛,而閨中人卻隻能形隻影單,寂寞凝眸。
“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章台走馬,典自《漢書·張敞傳》:“時罷朝會,過走馬章台街,使禦吏驅,自以便面拊馬。
”章台,又有“章台柳”之謂,暗含離别之意。
美人遙望,不見章台路上春風得意、策馬遊走的郎君,隻餘雙眸似水,清淚盈盈。
以“金鞍遊蕩”之洋洋自喜比照“有盈盈淚”的黯然神傷,寫來猶為動人。
章楶此詞,言辭精美絕倫,楊花之态寫得輕靈生動,極為傳神,不愧為詠楊花名作。
但總體上看,上阙和下阙雖隐含連接,但是上下阙主旨不一,過片稍顯突兀,讀來有些許不自然,是個小小的硬傷。
再看看蘇轼的次韻之作。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轼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抛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萦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随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所謂次韻,是和韻中最難的一種。
韻腳全部相同,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