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十一

首頁
馮夢華《宋六十一家詞選序》謂:“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緻。”餘謂此唯淮海足以當之。小山矜貴有餘,但稍勝方回耳。古人以秦七、黃九或小晏、秦郎并稱,不圖老子乃與韓非同傳。

    這裡可以看出老王的某些審美傾向。小山詞對他來說,意境稍顯狹小而不夠開闊,抒情略顯矜持而不夠揮灑。其實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小晏之詞幽婉纏綿,一步一傷情,其詞才也是不可多得的。

    看看曆來為人所賞的一首《臨江仙》

    臨江仙晏幾道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首句“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别有深意,值得玩味。夢見何人,又因何醉酒呢?夢是甜蜜的,而醒來後卻是“樓台高鎖,簾幕低垂”,空見舊居不見舊人,其傷可知,其情可憫。“夢”是這首詞一根暗藏的線索,也是全詞迷離怅惘基調的根基。“去年春恨卻來時。”語承“夢”字,詞人像是要開始緩緩叙說這個夢境,但他并未開始就明說,隻是說去年春恨再上心頭。春恨為何?當是離别。“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此句妙絕。花落傷春,正合春恨,和上句接的巧妙。落花紛飛,雨中人孤單伫立,望燕子雙雙飛去,更添感傷。落花無語,微雨有聲,詞人形單影隻,燕子缱绻雙飛,對比極鮮明。此句意境極美而蘊含着無盡的落寞孤獨,曆來為人稱許。其實這句并非小晏首作,五代翁宏《春殘》有“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句子。但這首詞讓“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仿佛重獲新生,那種永恒的意象承載了詞人無盡的思念苦楚,由此方始成為傳世佳句。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意承上阙,詞人始解鴛夢。歐陽修《好女兒令》有“一身繡出,兩重心字,淺淺金黃”的句子。小蘋是晏幾道友人家的歌伎。初見傾心,更着“兩重心字”之衣來表現愛意之笃。“琵琶弦上說相思”,纏綿過後隻是離别,寄情琴弦,相思無盡。末句“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暗隐此境即首句“夢”之境,夢境中飽含怅惘感傷之情。夜空的雲是沒有色彩的,“彩”當指衣裳之彩。當時明月懸空,佳人身影若彩雲般歸去。而一夕歸去,卻是不複重返。用“彩雲”作喻,正是說伊人飄忽不定,蹤迹難尋,而又亦幻亦真,讓人欲喜還悲。全詞結構緊密,意境渾然,語言淺近卻蘊意極深。說小山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緻”非無來處。

    小山詞語言淺淡,亦意蘊婉轉,情緻動人。淮海詞與小山詞相比,語言更顯工麗,“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緻”的評價反而更适合小山詞。淮海詞意境更悠遠,抒情更灑落,相形之下小山詞的蘊意顯得含蓄,因而老王說他“矜貴有餘”,但這不算是什麼缺點,而更應該說是他的風格。兩人詞作均情意深摯,其中的清麗可人之态多有相似,說他們同為“古之傷心人”也恰如其分。由此看小晏秦郎并列也并非有太大不當。但我覺得黃庭堅的詞确遜于秦觀,秦七黃九不止是數字上的差别,而且更是級别上的差别。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