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靜如練”、“山氣日夕佳”、“落日照大旗”、“中天懸明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語。求之于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明月照積雪”引自謝靈運《歲暮》,詩雲:“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
“明月照積雪”一句,清冽空遠之境似在眼前。皎皎月輪當空,漫野積雪映輝,此情此景清冷得讓你仿佛聽見了詩人心底的喃喃低語。大巧則拙,此之謂也。
“大江流日夜”引自謝朓的《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關山遠,終知反路長。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馳晖不可接,何況隔兩鄉。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梁。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大江流日夜”,晝夜交替無休,大江奔流不止。我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時光永是流逝,而世界卻默然不語。極為質樸的語言給人無盡的思索,詩之真谛即在于此。
“澄江靜如練”引自謝朓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雲:“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美滿芳甸。去矣方滞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怅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澄江靜如練”真乃傳世佳句。“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登高望去,絢爛奪目的晚霞下,澄江靜如絲帶一般卧在天地之間。其景壯闊清空而又绮麗多姿。晚霞本靜,江河本動。以動寫晚霞,凸顯晴空之絢麗;以靜寫江河,頓顯天地之壯闊。輕輕落筆而如此多姿,難怪連詩仙李白也為小謝所折服。
“山氣日夕佳”引自陶潛《飲酒·二十首其五》,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傍晚的南山山岚氤氲,鳥兒們結伴歸去。山是沉靜的,岚是升華的,而飛鳥将此境拓展延伸,更給夕照下的隐約青山增添了無窮的生機。萬物是自由的,心靈也是自由的。讀此句,仿佛詩人之心也如飛鳥般自由随風,翔于青山之間。至美若是,怎不令人悠然心往?
“落日照大旗”、“中天懸明月”引自杜甫的《後出塞·五首之二》,詩曰:“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将誰?恐是霍嫖姚。”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一種悲壯肅殺之氣撲面而來。在蒼茫落日的映照下,大旗獵獵飄揚,戰馬長嘶在塞外的蕭蕭風中。落日蒼茫,大旗揚起,其悲壯之情直觸心底;而馬嘶悲風更将這種悲涼的氣氛推至極深極遠處。“中天懸明月”則剛好相反,寂寥的夜空中,一輪明月孤懸,極為簡單的句子構造了一種意蘊極為深刻的意象。與“落日照大旗”句那種濃厚深沉的悲壯感相比,這句更凸顯一種寂寥清冷的悲涼之意。後一句中嗚咽的數聲悲笳,更加深了這種寂寥和悲戚。
詩人的感觸是敏銳的。就像畫家是忠實于自己的内心去作畫,而不是按照構圖理論作畫一樣,詩人憑着他們天生的敏感捕捉到了眼前的這個世界給他們最深沉的感觸。即使是最簡單的言辭,也能給人極為強烈的震撼。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出自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句對仗工整,那種獨特的景象似在眼前。大漠蒼遠,烽煙勁拔,凸現出一種蒼廓而孤獨的境界;悠長大河流向天際,落日蒼茫而又顯得溫暖親近。“直”字極寫遠觀烽煙直上的景象,在荒涼無物的大漠之中盡顯一種蒼涼之美;而“圓”字則把蒼茫的落日寫得溫暖可親,一個極普通的字在這裡孕育了不尋常的含義。整句很好的體現了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不愧為千古佳句。
老王說隻有《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能勉強及得上以上“千古壯語”。但這兩句仍顯偏弱,遠不如換成耆卿《八聲甘州》之“對潇潇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東坡《蔔算子》之“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來得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