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網上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并沒有想過能成書出版,當時甚至沒有想過能夠完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現在這個年代古詩文似乎正處于一種“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的狀态。當時抱的是一種寫到哪裡算哪裡,随便寫寫的态度,但是網友們對這篇小小的網文的關注和支持讓我覺得非常的開心和欣喜。無論是不同的見解,還是熱心的鼓勵,抑或是指出書中的不足,我都非常的感激。古典詩詞對于大衆而言,就像是一件裹着太多包裝的精美器物,現代人讀起來或許有些隔閡,但褪去那些包裝,千百年前那些遺失的美好依然能讓我們震撼和沉醉。把書寫得大衆化、通俗化而又不失去原有的古典韻味也正是我所追求的目标。古典詩詞所散發出來的那種獨一無二的美感已經浸潤了中國人的靈魂,希望我們在未來不會失去這種審美的情趣。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惜,希望這本書也能給所有的讀者帶來一種輕松而愉悅的感觸。感謝天涯上每一位認真讀過小文的讀者,特别是微雨暮色中、思量晉魏風骨、木道人老刀把子、baosword、黃裳、亂雨琴堂、beiwei90、小钗橫戴、最佳進球,謝謝大家給我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以及杜若、孟慶德兩位斑竹和薄荷酒窩,你們的支持和鼓勵給了我莫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