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韬——講用兵的韬略 發啟

首頁
    【提示】 本篇論述了吊民伐罪、奪取天下的策略,有以下幾個要點:一是對内“修德以下賢,惠民以觀天道”。

    二是正确認識戰略形勢,通過對天道、人道以及“心”、“意”、“情”等各個方面的觀察,把握戰略時機是否成熟。

    在時機不成熟時“不可先倡”,“不可先謀”。

    三是強調“全勝不鬥,大兵無創”,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就可以“無甲兵而勝,無沖機而攻,無溝塹而守”。

    四是要奪取天下,必須收攬民心,與民同利。

    五是隐蔽自己的戰略企圖,“大智不智,大謀不謀”;“道在不可見,事在不可聞,勝在不可知”;“聖人将動,必有愚色”等等。

    六是指出商亡國之兆已現,在這種情況下“大明發而萬物皆照,大義發而萬物皆利,大兵發而萬物皆服”,就可以奪取天下。

     【譯文】 周文王在豐邑召見太公,對他說:“唉!商纣王暴虐到了極點,任意殺戮無辜之人,請您輔助我拯救天下民衆,您看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君主應修養德性,禮賢下士,施恩惠于民衆,以觀察天道的吉兇。

    當天道還沒有災害征兆時,不可先倡導征讨。

    當人道沒有出現禍亂時,不可先謀劃興師。

    必須看到既出現了天災,又發生了人禍,才可以謀劃興師征伐;既看到他的公開言行,又了解他的秘密活動,才能知道他的真實想法;既看到他的外在表現,又了解他的内心情況,才能知道他的真實意圖;既看到他疏遠什麼人,又了解他親近什麼人,才能知道他的真實情感。

    實行吊民伐罪之道,政治理想就可以實現;遵循正确的路線,統一天下的目的就可以達到;建立适當的制度,就一定能獲得成功;确立強大的優勢地位,就可以戰勝強大的敵人。

    取得全勝而不經過戰鬥,以大軍臨敵而沒有傷亡,真可謂是用兵如神了。

    微妙啊!微妙啊! 能與人同疾苦而相互救援,同情感而相互保全,同憎惡而相互幫助,同愛好而有共同追求。

    這樣。

    就是沒有軍隊也能取勝,沒有沖車機弩也能進攻,沒有溝壘也能防守。

    真正的智慧不顯現出智慧,真正的謀略不顯現出謀略,真正的勇敢不顯現出勇敢;真正的利益不顯現出利益。

    為天下人謀利益的,天下人都歡迎他;使天下人都受害的,天下人都反對他。

    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奪取天下,就象獵逐野獸一樣,天下所有人都有分享獸肉的欲望;也象同坐一條船渡河一樣,渡河成功,大家都達到了目的;失敗了,大家都遭受災難。

    這樣做,天下人就都歡迎他,而不會反對他了:不從民衆那裡掠取利益,卻能夠從民衆那裡得到利益;不從别國那裡掠奪利益,卻能夠從别國那裡獲得利益;不掠奪天下利益,卻能夠從天下獲取利益。

    不掠取民衆利益,民衆擁護他,這是民衆給予他利益;不掠取别國利益,别國歸附他,這是别國給予他利益;不掠奪天下利益,天下擁護他,這是天下給予他利益。

    所以,這種方法使人看不見,這種事情使人聽不到,這種勝利使人不可知。

    真是微妙啊!、微妙啊! 鸷鳥将要發起襲擊時,必先收翼低飛;猛獸将要搏鬥時,必先貼耳伏地;聖賢将要行動時,必先向人表示自己的愚蠢遲鈍。

    現在的商朝,謠言四起,社會動亂不已,而纣王依然荒淫無度,這是國家覆亡的征兆,我觀察他們的田地裡,野草蓋過了禾苗;我觀察他們的大臣,奸邪之徒超過了忠直之士;我觀察他們的官吏,暴虐殘酷,違法亂紀。

    面對這種局面,他們朝廷上下依然執迷不悟。

    這是到了該滅亡的時候了。

    旭日當空則天下萬物都能沐浴陽光,正義所至則天下萬物都能得到利益,大軍興起則天下萬物都會欣然歸附。

    偉大啊!聖人的德化,獨到的見地,無人能及,這才是最大的歡樂啊!” 【原文】 文王在豐①召太公曰:“嗚呼!商王虐極,罪殺不辜,公尚②助予憂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賢③,惠民以觀天道④。

    天道無殃,不可先倡;人道⑤無災,不可先謀。

    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

    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内,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緻也;從其門,門可人也;立其禮,禮可成也;争其強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