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
本篇首先指出了“王者舉兵,三軍器用,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乏大威也”。
接着,以出兵萬人為例,詳細羅列了陷堅陣、敗強敵所需兵器的種類、數量、編配和運用;陷堅陣、敗步騎所需兵器的種類、數量,編配和運用;敗步騎、要窮寇、遮走北所需兵器的種類、數量、編配和運用;軍隊拒守、越塹、渡河、結營等所需器材的種類、數量、編配和運用。
最後總結指出甲士萬人,需用強弩六千,戟盾二千,矛盾二千,同時還需配備整治維修各種器材的工匠三百人,“此舉兵軍用之大數也”。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君王興兵作戰,軍隊的武器裝備和攻守器械,其種類的區分和數量的多少,難道有一定的标準嗎?”
太公答道:“您問的确是一個大問題啊!攻守器械的種類和數量,各有不同,這是關系到軍隊威力強弱的大問題。
”
武王說:“我想聽聽詳細内容。
”
太公說:“凡是用兵作戰,武器裝備有個大概的标準。
統率甲士萬人,所需武器裝備的标準是:名為武沖大扶胥的戰車三十六輛,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強弩、矛、戟在兩旁護衛,每車用二十四人推行。
其車輪的高度為八尺,車上豎旗立鼓。
兵法上把這種戰車叫做震駭,可用它攻破堅陣,擊敗強敵。
名為武翼大橹矛戟扶胥的戰車七十二輛,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強弩、矛、戟為兩翼護衛。
其車輪高五尺,并附設用絞車發射的連弩,可用它攻破堅陣,擊敗強敵。
名為提翼小橹扶胥的戰車一百四十輛,附設用絞車發射的連弩。
這種車裝有獨輪,可用它攻破堅陣,擊敗強敵。
名為大黃參連彎大扶肯的戰車三十六輛。
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強弩、矛、戟在兩旁護衛,附設稱作飛凫和電影的兩種旗幟。
飛凫用紅色的竿、白色的羽,用銅做旗竿頭;電影用青色的竿、紅色的羽,用鐵做旗竿頭。
白天甩大紅色的絹作旗子,其長六尺,寬六寸,名叫光耀;夜間用白色的絹作旗子,其長六尺,寬六寸,名叫流星。
這種戰車可用來攻破堅陣,擊敗強敵。
名為大扶胥沖車的戰車三十六輛,車上載乘稱作螳螂的武士,可以用來縱橫沖擊,擊敗強敵。
名為辎車寇騎的戰車,也叫電車。
兵法上稱為電擊。
可以用來攻破堅陣,擊敗敵人步騎。
敵人乘黑夜前來突襲,宜用名為矛戟扶胥輕車的戰車一百六十輛,每車上載乘稱作螳螂的武士三人。
兵法上稱為霆擊,可用來攻破堅陣,擊敗敵人步騎。
名為方首鐵棓維朌的鐵棒,重十二斤,柄長五尺以上,共134置一千二百把,這種武器也叫天棓。
名為大柯斧的長柄斧,刃長八寸,重八斤,柄長五尺以上,共置一千二百把,這種武器也叫天钺。
方首鐵槌,重八斤,柄長五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也叫天槌。
這些武器都可以用來擊敗敵人的步騎。
飛鈎,長八寸,鈎尖長四寸,柄長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枚,可以用來投擲鈎傷敵人。
軍隊防守時,應使用一種名為木螳螂劍刃扶胥的戰具,每具寬兩丈,共一百二十具,也叫行馬。
在平坦開闊的地形上,步兵可以用它來阻礙敵車騎的行動。
木蒺藜,設置時要高于地面二尺五寸,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來阻礙敵步騎行動,攔阻勢窮力竭的敵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敵人。
名為軸旋短沖矛戟扶胥的戰車一百二十輛,黃帝曾用以打敗蚩尤。
可以用來擊敗敵人的步騎,攔阻勢窮力竭的敵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敵人。
在隘路、小道上,可以布設鐵蒺藜。
鐵蒺藜刺長四寸,寬八寸,每具長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具,可用來阻礙敵人步騎行動。
敵人乘着黑夜突然前來逼戰,白刃相接,這時應張設地羅,布置兩镞蒺藜和名為參連織女的障礙物,每具芒尖相距二寸,共一萬二千具。
在曠野深草地區作戰,應設置名為方胸铤矛的障礙物共一千二百具。
布設铤矛的方法,是使它高出地面一尺五寸。
以上這些器具,可以用來擊敗敵人步騎,攔阻勢窮力竭的敵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敵人。
在隘路、小道和低窪的地形上,可以張設名為鐵械鎖參連的障礙物,共一百二十具。
可以用來擊敗敵人的步騎,阻礙勢窮力竭的敵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敵人。
守衛營門,用矛、戟、小橹十二具,并附設絞車連弩。
軍隊進行守禦時,應設置名為天羅虎落鎖連的障礙物,每部寬一丈五尺,高八尺。
共一百二十具。
并設置名為虎落劍刃扶胥的戰車,每部寬一丈五尺,高八尺,共五百二十具。
渡越溝塹,要設置飛橋,每間寬為一丈五尺,長兩丈以上,飛橋上裝備轉關辘轳,共八具,用鐵環和長繩架設。
橫渡江河,要使用名為飛江的浮橋,寬一丈五尺,長兩丈以上,共八具,用鐵環和長繩把它們聯結起來。
名為天浮的渡水器材有叫做鐵螳螂的鐵錨,内呈圓形,外徑四尺以上,并用鐵環和繩索聯結,共三十二具。
用天浮架設飛江,可以橫渡大河。
這種渡河工具叫做天潢,也叫天舡。
軍隊在山林曠野地區紮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