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
本篇首先揭示了安不忘危、和不忘戰這個重要命題,即“天下安甯,國家無事”之時,必須修“戰攻之具”,設“守禦之備”。
接着進一步論述了要做到安不忘危、和不忘戰,必須平戰結合,寓兵于農,兵農合一,即“越攻守禦之縣,盡在于人事”。
因為平時的生産和生活器具,戰時可轉化為武器裝備;平時的生産技術,戰時可轉化為戰鬥技術;平時鄉裡的行政組織,戰時可轉化為軍事組織;平時的各種衣業設施,戰時可轉化為軍事工程。
“故用兵之具,盡在于人事也”。
最後指出:“善為國者,取于人事。
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處所。
丈夫治田有畝數,婦人織好有尺度”,這便是富國強兵之道。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天下安定,國家沒有戰争,野戰、攻城的器械,可以不要準備嗎?防守禦敵的設施。
可以不要建設嗎?”
太公答道:“戰時的攻戰守禦器材,實際上全在平時人民生産生活的工具中。
耕作用的耒耜,可用作拒馬、蒺藜等障礙器材;馬車和牛車,可用作營壘和蔽橹等屏障器材;鋤耰等農具,可用作戰鬥的矛戟;蓑衣、雨傘和鬥笠,可用作戰鬥的盔甲和盾牌;钁锸斧鋸杵臼,可用作攻城器械;牛馬,可用來轉運軍糧;雞狗,可用來報時和警戒;婦女紡織的布帛,可用于制作戰旗;男子平整土地的技術,可用于攻城作業;春季割草除棘的方法,可用為同敵戰車騎兵作戰的技術;夏季耘田鋤草的方法,可用為同敵步兵作戰的技巧;秋季收割莊稼柴草,可用作備戰的糧秣;冬季糧食堆滿倉庫,就是為戰時的長期堅守作準備;同村同裡的人,平時相編為伍,就是戰時軍隊編組和管理的依據;裡設長吏,官府有長,戰時即可充任軍隊的軍官;裡之間修築圍牆,不得逾越,戰時即是軍隊的駐地區分;運輸糧食,收割伺料,戰時就是軍隊的後勤儲備;春秋兩季修築城郭,疏浚溝渠,如同戰時修治壁壘溝壕。
所以說,作戰的器具,全寓于平時的生産生活之中。
善于治理國家的人,無不重視農事。
所以必須使人民大力繁殖六畜,開墾田地,安定住所,男子種田達到一定的畝數,婦女紡織有一定的尺度。
這就是富國強兵的方法。
”
武王說:“說得好啊!”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天下安定,國家無事,戰攻之具可無修乎?守禦之備可無設乎?”
太公曰:“戰攻守禦之具盡在于人事。
耒耜①者,其行馬蒺藜②也;馬牛車輿者,其營壘蔽橹也;鋤耰③之具,其矛戟也;蓑薛簦笠④者,其甲胄幹盾也;、锸、斧、鋸、杵、臼,其攻城器也;牛馬所以轉輸,糧用也;雞犬,其伺候也;婦人織纴,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钹⑤草棘,其戰車騎也;夏耨⑥田疇,其戰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糧食儲備也;冬實倉廪,其堅守也;田裡相伍,其約束符信⑦也;裡有吏,官有長,其将帥也;裡有周垣⑧,不得相過,其隊分也;輸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