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虎韬——論戰争環境以及武器與布陣 動靜

首頁
    【提示】 本篇主要論述了在兩軍對陣中,如何運用迂回和伏擊等戰法擊敗敵人。

    首先論述了在“兩陳相望,衆寡強弱相等,不敢先舉”的情況下,要使敵軍“行陳不固,後軍欲走,前陳數顧”,應該虛張聲勢,設伏敗敵。

    接着進一步論述了在地勢不利于設伏,“敵知我慮,先施其備”的情況下,應該在交鋒時,佯裝失敗,引誘敵軍進入我伏擊圈,這樣便可以擊敗敵人。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領兵深入敵國境内,敵我勢均力敵,雙方對而相峙,衆寡強弱相等,誰也不敢率先發起進攻。

    在這種情況下,我要使敵軍将帥心懷恐懼,部隊士氣低落,行陣不能穩固,後陣士兵企圖逃跑,前陣動搖不定。

    然後。

    擂鼓呐喊,乘勢進小,迫使敵人潰敗逃走,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要做到這樣,就須派遣部隊繞到敵後十裡的地方,在道路兩旁埋伏起來,另派遣戰車和騎兵遠出百裡,迂回到敵軍的深遠後方,并命令部隊多備旌旗,增設金鼓,在雙方戰鬥發起後,擂鼓呐喊,各軍同時向敵人發起進攻。

    這樣,敵軍将帥必然恐懼,士兵必然驚駭,以緻大小部隊互不救援,官兵互不照顧。

    如此,敵軍就必然失敗。

    ” 武王問道:“假如敵方所處地勢不便我軍在其兩旁設伏,我戰車和騎兵又不能迂回到敵人深遠後方,同時敵人又發覺了我軍行動企圖,預先有了充分的準備,我軍士兵悲觀沮喪,我軍将帥心懷恐懼,與敵交戰無法取勝。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微妙啊!君王所問的問題。

    象這種情況,應當在交戰前五天,就先向遠方派出斥候偵察,窺探敵人動靜,審察敵人前來進攻的征兆,預先設下埋伏等待敵人進犯。

    必須在對敵最不利的地形上同敵軍交戰。

    疏散我軍旌旗,拉開我行列的距離,并以與敵人相當的兵力向敵進擊,剛一交戰即行撤退,鳴金停止而故意不止,繼續後退三裡再回頭反擊,這時伏兵乘機而起,或攻擊敵人兩側,或抄襲敵軍前後,全軍奮力作戰,敵人必敗而逃走。

    ” 武王說:“說得好啊!”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之軍相當,兩陳相望,衆寡強弱相等,未敢先舉。

    吾欲令敵人将帥恐懼,士卒心傷,行陳不固,後陳欲走,前陳數顧①,鼓噪②而乘之,敵人遂走,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發我兵去寇十裡而伏其兩旁,車騎百裡而越其前後,多其旌旗,益其金鼓。

    戰合,鼓噪而俱起,敵将必恐,其軍驚駭,衆寡不相救,貴賤不相待,敵軍必敗。

    ” 武王曰:“敵之地勢,不可以伏其兩旁,車騎又無以越其前後,敵知我慮,先施其備,我士卒心傷,将帥恐懼,戰則不勝,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問也。

    如此者,先戰五日,發我遠候,往視其動靜,審候其來,設伏而待之。

    必于死地,與敵相遇③,遠我族旗,疏我行陳④,必奔其前,與敵相當。

    戰合而走,擊金無止⑤,三裡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