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而前,又置兩踵軍于後,遠者百裡,近者五十裡,即有警急,前後相救。
吾三軍常完堅,必無毀傷。
”
武王曰:“善哉!”
【注釋】
①越我前後:指敵人迂回到我軍側後,從前後兩面對我軍實施夾擊。
②相薄:相迫近。
此處指狹路相逢、猝然遭遇。
③翼:從兩旁包抄。
④沖:底本作“衛”,疑誤,今據《武經七書宜解》本校改。
【例證】
“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是影響戰争勝負的因素之一,占領有利的地形,是奪取戰争勝利的前提條件。
阏與之戰中,趙國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搶占了有利地形。
趙國地處列強争雄的戰略要沖,西臨日益強大的秦國。
秦國為了稱霸天下,進攻的鋒芒所向就是趙國。
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年),秦軍圍攻趙要地閥與(今山西和順),趙王急忙召集将領商議對策。
廉頗等将領認為要去阏與,路遠而多險阻,無法救援,不必派兵。
趙奢認為阏與不僅應救,而且可救,“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于穴中,将勇者勝。
”趙王于是任命趙奢率軍前往救援。
趙奢率軍剛出邯鄲三十裡便停留不進,并下令“有以軍事谏者死”。
秦軍一部攻打武安(今河北武安),擊鼓呐喊,大有一舉攻下武安之勢。
有人建議趙奢急救武安,趙奢當即将其斬首,同時下令增修營壘,滞留二十八天,從而造成了趙軍怯懦,唯邯鄲是守的假象。
秦軍為了摸清趙奢的真實意圖,派間諜混入趙營,趙奢假裝不知,予以款待,然後放他回去。
間諜将看到的虛假情況報告後,秦将以為趙軍良取守勢,放松了警惕。
而趙奢在放走秦軍間諜後,立即下令部隊卷甲直趨兩天一夜急行至闊與附近。
他命令軍中射手組成先遣部隊,占領矩阏與五十裡的地方,然後搶修工事。
秦軍得到趙軍突然到邊的消息。
即以主力迎擊。
這時軍士許曆向趙奢建議說:我軍突然出現,在秦軍面前,他們派來迎擊的部隊氣勢一定很猛,必須密集重兵嚴陣以待,不然難以抵抗秦軍的猛攻。
又建議說,北山居高臨下,誰搶先占領這個有利地形,誰就能取得這次戰役的主動權。
趙奢采納了他的建議,立即發兵萬人搶占北山制裔點,秦軍遲到一步,急切争山,終因地形不利難以得手,趙奢見秦軍士氣受挫;立即下令縱兵反擊,形成山上山下夾擊的态勢。
秦軍經不住如此猛烈的打擊,大敗而逃,闊與圍解,趙奢率軍凱旋而歸。
此戰。
趙奢先是制造假象,掩蔽自己的作戰意圖,有效地迷惑了秦軍。
繼之倡旗息鼓,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神速進軍,出其不意,突臨敵前。
接着奪占地利,先敵而至,使自己處于緻人而不緻于人的有利地位。
最後抓住戰機,上下夾擊,終于赢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