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虎韬——論戰争環境以及武器與布陣 略地

首頁
    【提示】 本篇闡述了攻打城邑的作戰方法。

    有以下凡個要點:一是加強警戒,扼守交通要道,切斷敵人外援,這樣,城年被圍軍民便會恐慌不安,敵軍最終必會投降。

    同時警惕敵人假裝投降,乘我懈怠發起攻擊。

    二是采取“圍師必阙”的方法,誘敵出城突圍,乘機予以全殲。

    三是圍城打援,“審知敵人别軍所在,及其大城别堡”,嚴加防備,敵人援兵“必莫敢至”。

    四是攻克、敵人城池之後,應以“仁義”、“厚德”收攬民心,“無燔人積聚,無壞人宮室”,“降者勿殺,得而勿戮”。

    這些就是攻城作戰的一般原則。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我軍乘勝深入敵國,占領其土地,但還有大城未能攻下,而敵人城外另有一支部隊固守險要地形與我軍相峙。

    我想圍攻城池,又恐怕其城外部隊淬然向我發起攻擊,與城内守敵裡應外合,對我形成兩面夾擊之勢,以緻我全軍大亂,官兵恐懼震駭。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凡是攻城圍邑之時,應把戰車;騎兵配置在離城較遠的地方,擔任守衛和警戒,以隔斷敵人内外之間的聯系。

    這樣,城内敵人曠日持久必然糧食斷絕,而外面的糧食又不能輸入。

    如此,城内軍民就會發生恐慌,守城的敵将必然投降。

    ” 武王問:“城内敵軍斷糧,城外糧食又不得輸入,這時敵人内外暗中互相聯系,秘密謀劃向外突圍,乘着黑夜出城拼命死戰,敵人的車騎精銳有的突擊我内部,有的進攻我外面,使我軍士卒恐懼惶惑,全軍大敗混亂,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遇到這種情況,應把我軍分為三部,并根據地形情況審慎屯駐。

    詳細查明敵人城外部隊所在的位置以及附近大城别堡的狀況,然後為被圍敵人留出一條道路,以引誘城内敵軍外逃。

    但須嚴密戒備,不要讓敵人跑掉。

    由于被圍敵人驚恐慌亂,因此突圍時不是想逃人山林,就是想撤往另一城邑。

    這時我軍應以一部,首先趕走敵人在城外的部隊,以另一部車騎精銳在距城較遠的地方,阻止敵人突圍的先頭部隊,不要讓他們逃脫。

    在這種形勢下,守城敵軍就會誤以為其先頭部隊已突圍成功,打通了撤退的通道,其精銳士卒就必定會繼續出城外逃,隻留下一些老弱士卒在城内。

    然後用我軍的第三部戰車和騎兵,深入長驅,插入敵後。

    如此,敵人守城部隊必不敢繼續突圍。

    這時我軍要格外謹慎,不要急于同敵人交戰,隻要斷絕其糧道,把它圍困起來,日子一久,敵人必然投降。

    攻克城邑之後,不要焚燒其倉庫的糧食,不要毀壞城内民衆的房屋,不要砍伐墳地的樹木和廟祠的叢林,不要殺戮投降的敵軍士卒,不要虐待敵人被俘的人員。

    借此向敵國民衆表示仁慈,施加恩惠,并向敵國軍民宣布,有罪的隻是無道君主一人。

    這樣,天下就會心悅誠服了。

    ” 武王說:“說得太好了!”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故勝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别軍①守險與我相拒,我欲攻城圍邑,恐其别軍卒至而擊我,中外相合②,擊我表裡,三軍大亂,上下恐駭,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圍邑,車騎必遠,屯衛警戒,阻其外内。

    中人③絕糧,外不得輸。

    城人④恐怖,其将必降。

    ” 武王曰:“中人絕糧,外不得輸,陰為約誓,相與密謀,夜出窮寇死戰,其車騎銳士,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