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有二年春,葬陳靈公。
楚子圍鄭。
夏六月乙卯,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晉師敗績。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滅蕭。
晉人、宋人、衛人、曹人同盟于清丘。
宋師伐陳。
衛人救陳。
【傳】十二年春,楚子圍鄭。
旬有七日,鄭人蔔行成,不吉。
蔔臨于大宮,且巷出車,吉。
國人大臨,守陴者皆哭。
楚子退師,鄭人修城,進複圍之,三月克之。
入自皇門,至于逵路。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唯命是聽。
其俘諸江南以實海濱,亦唯命。
其翦以賜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
若惠顧前好,徼福于厲、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九縣,君之惠也,孤之願之,非所敢望也。
敢布腹心,君實圖之。
”左右曰:“不可許也,得國無赦。
”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幾乎?”退三十裡而許之平。
潘□入盟,子良出質。
夏六月,晉師救鄭。
荀林父将中軍,先縠佐之。
士會将上軍,郤克佐之。
趙朔将下軍,栾書佐之。
趙括、趙嬰齊為中軍大夫。
鞏朔、韓穿為上軍大夫。
荀首、趙同為下軍大夫。
韓厥為司馬。
及河,聞鄭既及楚平,桓子欲還,曰:“無及于鄭而剿民,焉用之?楚歸而動,不後。
”随武子曰:“善。
會聞用師,觀釁而動。
德刑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不為是征。
楚軍讨鄭,怒其貳而哀其卑,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
伐叛,刑也;柔服,德也。
二者立矣。
昔歲入陳,今茲入鄭,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政有經矣。
荊屍而舉,商農工賈不敗其業,而卒乘輯睦,事不奸矣。
蒍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能用典矣。
其君之舉也,内娃選于親,外姓選于舊;舉不失德,賞不失勞;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貴有常尊,賤有等威;禮不逆矣。
德立,刑行,政成,事時,典從,禮順,若之何敵之?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
子姑整軍而經武乎,猶有弱而昧者,何必楚?仲虺有言曰:‘取亂侮亡。
’兼弱也。
《汋》曰:‘于铄王師,遵養時晦。
’耆昧也。
《武》曰:‘無競惟烈。
’撫弱耆昧以務烈所,可也。
”彘子曰:“不可。
晉所以霸,師武臣力也。
今失諸侯,不可謂力。
有敵而不從,不可謂武。
由我失霸,不如死。
且成師以出,聞敵強而退,非夫也。
命為軍師,而卒以非夫,唯群子能,我弗為也。
”以中軍佐濟。
知莊子曰:“此師殆哉。
《周易》有之,在《師》三之《臨》三,曰:‘師出以律,否臧兇。
’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衆散為弱,川壅為澤,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
否臧,且律竭也。
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兇也。
不行謂之《臨》,有帥而不從,臨孰甚焉!此之謂矣。
果遇,必敗,彘子屍之。
雖免而歸,必有大咎。
”韓獻子謂桓子曰:“彘子以偏師陷,子罪大矣。
子為元師,師不用命,誰之罪也?失屬亡師,為罪已重,不如進也。
事之不捷,惡有所分,與其專罪,六人同之,不猶愈乎?”師遂濟。
楚子北師次于郔,沈尹将中軍,子重将左,子反将右,将飲馬于河而歸。
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
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
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
不捷,參之肉将在晉軍,可得食乎?”令尹南轅反旆,伍參言于王曰:“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
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
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衆誰适從?此行也,晉師必敗。
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轅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
晉師在敖、鄗之間。
鄭皇戌使如晉師,曰:“鄭之從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貳心。
楚師驟勝而驕,其師老矣,而不設備,子擊之,鄭師為承,楚師必敗。
”彘子曰:“敗楚服鄭,于此在矣,必許之。
”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讨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
在軍,無日不讨軍實而申儆之于勝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無後。
訓以若敖、蚡冒,筚路藍縷,以啟山林。
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匮。
’不可謂驕。
先大夫子犯有言曰:‘師直為壯,曲為老。
’我則不德,而徼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謂老。
其君之戎,分為二廣,廣有一卒,卒偏之兩。
右廣初駕,數及日中;左則受之,以至于昏。
内官序當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謂無備。
子良,鄭之良也。
師叔,楚之崇也。
師叔入盟,子良在楚,楚、鄭親矣。
來勸我戰,我克則來,不克遂往,以我蔔也,鄭不可從。
”趙括、趙同曰:“率師以來,唯敵是求。
克敵得屬,又何矣?必從彘子。
”知季曰:“原、屏,咎之徒也。
”趙莊子曰:“栾伯善哉,實其言,必長晉國。
”
楚少宰如晉師,曰:“寡君少遭闵兇,不能文。
聞二先君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