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有五年春,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
秦人伐晉。
王劄子殺召伯、毛伯。
秋,螽。
仲孫蔑會齊高固于無婁。
初,稅畝。
冬,蝝生。
饑。
【傳】十五年春,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
宋人使樂嬰齊告急于晉。
晉侯欲救之。
伯宗曰:“不可。
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天方授楚,未可與争。
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
’川澤納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乃止。
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曰:“晉師悉起,将至矣。
”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厚賂之,使反其言,不許,三而許之。
登諸樓車,使呼宋人而告之。
遂緻其君命。
楚子将殺之,使與之言曰:“爾既許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無信,女則棄之,速即爾刑。
”對曰:“臣聞之,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為利。
謀不失利,以衛社稷,民之主也。
義無二信,信無二命。
君之賂臣,不知命也。
受命以出,有死無《員雨》,又可賂乎?臣之許君,以成命也。
死而成命,臣之祿也。
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歸。
夏五月,楚師将去宋。
申犀稽首于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棄言焉。
”王不能答。
申叔時仆,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
”從之。
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
去我三十裡,唯命是聽。
’”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
退三十裡。
宋及楚平,華元為質。
盟曰:“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潞子嬰兒之夫人,晉景公之姊也。
酆舒為政而殺之,又傷潞子之目。
晉侯将伐之,諸大夫皆曰:“不可。
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後之人。
”伯宗曰:“必伐之。
狄有五罪,俊才雖多,何補焉?不祀,一也。
耆酒,二也。
棄仲章而奪黎氏地,三也。
虐我伯姬,四也。
傷其君目,五也。
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茲益罪也。
後之人或者将敬奉德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讨有罪,曰将待後,後有辭而讨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與衆,亡之道也。
商纣由之,故滅。
天反時為災,地反物為妖,民反德為亂,亂則妖災生。
故文反正為乏。
盡在狄矣。
”晉侯從之。
六月癸卯,晉荀林父敗赤狄于曲梁。
辛亥,滅潞。
酆舒奔衛,衛人歸諸晉,晉人殺之。
王孫蘇與召氏、毛氏争政,使王子捷殺召戴公及毛伯衛。
卒立召襄。
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
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
及洛,魏顆敗秦師于輔氏。
獲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
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
”疾病,則曰:“必以為殉。
”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
”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獲之。
夜夢之曰:“餘,而所嫁婦人之父也。
爾用先人之治命,餘是以報。
”
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以瓜衍之縣。
曰:“吾獲狄土,子之功也。
微子,吾喪伯氏矣。
”羊舌職說是賞也,曰:“《周書》所謂‘庸庸祗祗’者,謂此物也夫。
士伯庸中行伯,君信之,亦庸士伯,此之謂明德矣。
文王所以造周,不是過也。
故《詩》曰:‘陳錫哉周。
’能施也。
率是道也,其何不濟?”
晉侯使趙同獻狄俘于周,不敬。
劉康公曰:“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
”
初稅畝,非禮也。
谷出不過藉,以豐财也。
冬,蝝生,饑。
幸之也。
譯文
十五年春季,魯國的公孫歸父在宋國會見楚莊王。
宋國人派樂嬰齊到晉國報告急難,晉景公想要救援宋國。
伯宗說:“不行。
古人有話說:‘鞭子雖然長,達不到馬肚子。
’上天正在保佑楚國,不能和他競争。
晉國雖然強盛,能夠違背上天嗎?俗話說:‘高高下下,都在心裡。
’河流湖泊裡容納污泥濁水,山林草野裡暗藏毒蟲猛獸,美玉也藏匿着斑痕,國君也得忍受點恥辱,這是上天的常道。
君王還是等着吧!”于是,晉景公就停止發兵救宋,派遣解揚到宋國去,讓宋國不要投降楚國,解揚對宋國說:“晉國的軍隊都已經出發,将要到達了。
”解揚路過鄭國時,鄭國人把他囚禁起來獻給楚國。
楚莊王重重地賄賂他,讓他把話反過來說。
解揚不答應。
經過三次勸說以後才答應了。
楚國人讓解揚登上樓車,向宋國人喊話,而将楚國人要說的話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