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宣公 宣公十五年

首頁
    們。

    解揚就乘機傳達晉君的命令。

    楚莊王準備殺死他,派人對他說:“你既已答應了我,現在又反過來,是什麼緣故?不是我沒有信用,而是你丢失了它。

    快去受你的刑罰吧!”解揚回答說:“臣聽說,國君能制訂命令就是道義,臣下能接受命令就是信用,信用貫徹了道義然後去做就是利益。

    謀劃不失去利益,以保衛國家,才是百姓的主人。

    道義不能有兩種信用,信用不能接受兩種命令。

    君王的賄賂下臣,就是不懂得命令的意義。

    接受了國君的命令而出國,甯可一死而不能廢棄命令,難道又可以賄賂的嗎?下臣所以答應您,那是為了借機會完成國君的使命。

    死而能完成使命,這是下臣的福氣。

    寡君有守信的下臣,下臣死得其所,又有什麼可以追求的?”楚莊王赦免了解揚放他回去。

     夏季,五月,楚軍準備離開宋國,申犀在楚莊王馬前叩頭說:“無畏知道死而不敢廢棄君王的命令,君王丢掉自己的話了。

    ”楚莊王不能回答。

    申叔時正為楚莊王駕車,說:“造起房子,讓種田的人回來,宋國必然聽從命令。

    ”楚莊王聽從了。

    宋國人害怕,派華元在夜裡進入楚軍營,登上子反的床,叫他起來,說:“寡君派元把困難情況告訴你,說:‘敝邑交換着兒子殺了吃掉,把屍骨拆開來燒着做飯。

    盡管如此,無條件投降,甯可讓國家滅亡,也是不能這樣做的。

    你們退兵三十裡,宋國将唯命是聽。

    ’”子反害怕,就和華元私自訂盟誓然後報告楚莊王。

    楚軍退兵三十裡,宋國和楚國講和。

    華元作為人質。

    盟誓說:“我不騙你,你不欺我。

    ” 潞子嬰兒的夫人,是晉景公的姐姐。

    鄷舒執政以後殺了她,又傷了潞子的眼睛。

    晉景公準備進攻他。

    大夫們都說:“不行。

    鄷舒有三項顯著的才能,不如等待他的後任。

    ”伯宗說:“一定要進攻他。

    狄人有五條罪狀,突出的才能雖然多,有什麼補益?不祭祀,這是一。

    喜歡喝酒,這是二。

    廢棄仲章而奪取黎氏的土地,這是三。

    殺害我們伯姬,這是四。

    傷了他國君的眼睛,這是五。

    依仗他自己的顯著才能,而不用美德,這就更增加了罪過。

    繼任的人或者将會敬奉德義以奉事神明,而鞏固國家的命運,到時又怎麼對待他?不進攻有罪的人,說‘将等待後繼人’,以後有了理由再去進攻,恐怕不可以吧!依仗才能和人多,這是亡國之道。

    商纣按這樣去做,所以被滅亡。

    天違反時令就是災難,地違反物性就是妖異,百姓違反道德就是禍亂。

    有了禍亂就有妖異和災禍發生。

    所以在文字上,正字反過來就是乏字。

    上面這些反常的事在狄人那裡都是存在的。

    ”晉景公聽從了。

    六月十八日,晉國荀林父在曲梁打敗赤狄。

    二十六日,滅潞國。

    鄷舒逃亡到衛國,衛國人把他送還到晉國,晉國人殺死了他。

     王孫蘇與召氏、毛氏争奪政權,指使王子捷殺死了召戴公和毛伯衛,最後立了召襄為執政卿士。

     秋季,七月,秦桓公進攻晉國,駐紮在輔氏。

    二十七日,晉景公在稷地進行武裝演習,來占領狄人的土地,立了黎侯然後回來。

    到達洛水,魏顆在輔氏擊敗秦軍,俘獲了杜回這個秦國的大力士。

     當初,魏武子有一個愛妾,沒有生兒子。

    魏武子生病,分咐魏顆說:“等我死去以後,一定要嫁了她”病危時,又說:“一定要讓她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後,魏顆把她嫁了,說:“病重了就神志不清,我聽從他清醒時候的話。

    ”等到輔氏這一役,魏顆看到一個老人把草打成結來遮攔杜回。

    杜回絆倒在地,所以俘虜了他。

    夜裡夢見老人說:“我,是你所嫁女人的父親。

    你執行你先人清醒時候的話,我以此作為報答。

    ” 晉景公賞給桓子狄國的臣民一千家,也把瓜衍的縣城賞給士伯,說:“我得到狄國的土地,是您的功勞。

    如果沒有您,我就喪失伯氏了。

    ”羊舌職對這些賞賜感到高興,說:“《周書》所謂‘能用可用的、能敬可敬的’,說的就是這一類吧。

    士伯認為中行伯為可以任用,國君相信他,就任用他,這就叫做明德了。

    文王所以能創立周朝,也不超過這些了。

    所以《詩》說‘把利益布施給天下,創立了周朝’,這是說文王能夠施恩于百姓。

    遵循這個道理去做,還有什麼不能成功的?” 晉景公派遣趙同到成周進獻俘虜的狄人,表現得不恭敬。

    劉康公說:“不到十年,原叔一定有大災難。

    上天已經奪走了他的魂魄了。

    ” 魯國開始按田畝征稅,這是不合于禮的。

    過去的征稅方法是所征的稻谷不超過“藉”的規定,這是用以增加财貨的辦法。

     冬季,蝗的幼蟲蜉化,造成饑荒。

    《春秋》所以記載這件事,是由于慶幸沒有造成嚴重災害。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