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百姓得到天地的中和之氣而降生,這就是所謂生命。
因此就有動作、禮義、威儀的準則,用來固定天命。
有能力的人保持這些可以得福,沒有能力的人敗壞這些足以取禍。
所以君子勤于禮法,小人竭盡力量。
勤于禮法莫過于恭敬,竭盡力量莫過于敦厚笃實。
恭敬在于供奉神靈,笃實在于各安本分。
國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戰争。
祭祀有分祭肉之禮,戰争有受祭肉之禮,這是和神靈交往的大節。
現在成子表現出懶惰不恭,丢棄天命了,恐怕回不來了吧!”
夏季,四月初五日,晉厲公派遣呂相去和秦國斷絕外交關系,說:
從前我先君晉獻公和貴國先君秦穆公互相友好,合力同心,用盟誓來表明,再用婚姻加深兩國關系。
上天降禍于晉國,文公到了齊國,惠公到了秦國。
不幸,獻公去世。
穆公不忘記過去的恩德,使我們惠公因此能在晉國主持祭祀,但又不能完成重大的勳勞,卻和我國有了韓地之戰。
後來心裡又有些懊悔,因此成就了我們文公回國為君,這都是秦穆公的功勞。
文公親自身披甲胄,登山涉水,經曆艱難險阻,征服東方的諸侯,虞、夏、商、周的後代都向秦國朝見,也就已經報答過去的恩德了。
鄭國人侵犯君王的邊界,我們文公率領諸侯和秦國共同包圍鄭國,秦國的大夫不和我們國君商量,擅自和鄭國訂立了盟約。
諸侯痛恨這件事,打算和秦國拚命,文公恐懼,安撫諸侯,使秦軍得以平安回國而沒有受到損害,這就是我國有大功勞于西方秦國之處。
“不幸,文公去世,穆公不善,蔑視我們故去的國君,以我們晉襄公為軟弱可欺,突然侵犯我們的殽地,斷絕我們同友好國家的往來,攻打我們的城堡,絕滅我們的滑國,離散我們的兄弟之邦,擾亂我們的同盟之國,颠覆我們的國家。
我們襄公沒有忘記君王過去的勳勞,而又害怕國家的颠覆,這樣才有殽地的這一戰役,但還是願意在穆公那裡解釋以求赦免罪過。
穆公不聽,反而親近楚國來謀害我們。
天意保佑我國,楚成王喪命,穆公因此不能在我國稱心如意。
穆公、襄公去世,康公、靈公即位。
康公,是我國穆姬所生的,但又想損害我們的公室,颠覆我們的國家,率領我國的内奸,以動搖我們的邊疆,因此我國才有了令狐這一戰役。
秦康公還是不肯改悔,又進入我國河曲,攻打我國涑川,掠取我國王官,割斷我國的羁馬,因此我國才有了河曲這一戰役。
東邊的道路不通,那是由于康公同我們斷絕友好所造成的。
“等到君王繼位以後,我們的國君晉景公伸着脖子望着西邊說:‘也許要安撫我們了吧!’但君王也不考慮和我們結盟,卻利用我國有狄人的禍難,侵入我國的河縣,焚燒我國的箕地、郜地,搶割我國的莊稼,騷擾我國邊境,我國因此而有輔氏的戰役。
君王也後悔戰禍的蔓延,而想求福于先君晉獻公和秦穆公,派遣伯車前來命令我們景公說:‘我跟你重修舊好、丢棄怨恨,恢複以往的關系,以追念以前的勳勞。
’盟誓還沒有完成,我晉景公就去世了,因此我們國君才和秦國有令狐的會見。
君王又不善,背棄了盟誓。
白狄和君王同在雍州境内,他們是君王的仇敵,卻是我們的親戚。
君王前來命令說:‘我跟你攻打狄人。
’寡君不敢顧及親戚,畏懼君王的威嚴,就給官吏下令攻打狄人。
但君王又對狄人有了别的念頭,告訴他們說:‘晉國将要攻打你們。
’對君王的做法,狄人接受而又厭惡,因此就告訴了我們。
楚國人讨厭君王的反複無常,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棄了令狐的盟約,而來向我國請求結盟:‘對着皇天上帝、秦國的三位先公、楚國的三位先王發誓:我雖然和晉國有往來,我隻是唯利是圖。
’楚國人讨厭秦君反複無常,因此把事情公布出來,以懲戒言行不一的人。
’”
秦桓公已經和晉厲公在令狐結盟,而又召來狄人和楚人,要引導他們進攻晉國,諸侯因此跟晉國和睦。
晉國的栾書率領中軍,荀庚作為輔佐;士燮率領上軍,郤锜作為輔佐;韓厥率領下軍,荀罃作為輔佐;趙旃率領新軍,郤至作為輔佐。
郤毅駕禦戰車,栾鍼作為車右。
孟獻子說:“晉國的将領和甲士上下一緻,軍隊必然建立大功。
”五月初四日,晉軍率領諸侯的軍隊和秦軍在麻隧作戰。
秦軍大敗,俘虜了秦國的成差和不更女父。
曹宣公死在軍中。
軍隊就渡過泾水,到達侯麗然後回去。
軍隊在新楚迎接晉厲公。
成肅公死在瑕地。
六月十五日夜裡,鄭國公子班從訾地請求進入祖廟,沒有做到,就殺了子印、子羽,回來駐紮在市上。
十七日,子驷率領國内的人們在祖廟結盟,跟着就全部燒了它,殺了公子班、子駹、孫叔、孫知。
曹國人派公子負刍留守,派公子欣時去迎接曹宣公屍體。
秋季,公子負刍殺了曹宣公的太子而自立為國君,諸侯就請求讨伐他。
晉國人由于他在和秦國作戰中有功勞,請求等到以後再讨伐。
冬季,安葬曹宣公。
安葬以後,子臧準備逃亡,國内的人都要跟着他逃亡。
曹成公負刍才感到恐懼,承認罪過,而且請求子臧留下來不要出走。
子臧這才返回來,然後把采邑還給曹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