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再來為郊祭占蔔,占蔔不吉利是應該的。
”
南遺出任費邑縣宰。
叔仲昭伯做了管理修隧道的頭目,想要讨好季氏,因而谄媚南遺。
他對南遺說:“你去請求在費地築城,我多給你勞力。
”所以季氏在費地築城。
小邾穆公來魯國朝見,也是第一次朝見襄公。
秋季,季武子去到衛國,這是為了回報子叔的聘問,同時解釋所以延遲回報不是出于三心二意。
冬季,十月,晉國韓獻子告老退休,公族穆子患有殘疾,準備立他為卿。
穆子辭謝說:“《詩》說:‘難道不是早晚都想着前來?無奈路上的露水太多。
’又說:‘不能親自辦事,百姓不會信任。
’無忌沒有才能,讓給别人,也許可以吧?請立起吧。
起和田蘇有交往,田蘇稱贊他‘好仁’。
《詩》說:‘忠誠謹慎地對待你的職位,喜愛這正直的人。
神靈将會聽到,賜給你以大福。
’體恤百姓是德,糾正直是正,糾正曲是直,把這三者合而為一是仁。
像這樣,那麼神靈就會聽到,降給他大福。
立他為卿,不也是可以的嗎?”初九日,讓韓宣子朝見,于是他就告老退休。
晉悼公認為韓無忌具有仁德,讓他做首席公族大夫。
衛國的孫文子來魯國聘問,同時答謝季武子的解釋,重溫和孫桓子結盟的友好關系。
魯襄公登上台階,孫林父同時登上。
叔孫穆子相禮,快步進入,說:“諸侯會見,寡君從來沒有走在衛君後面。
現在您沒有走在寡君後面,寡君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大夫您稍停一下吧!”孫林父沒有話說,也沒有改悔的樣子。
穆叔說:“孫子必然逃亡。
作為臣下而和國君并行,有了過錯又不改悔,這是逃亡的根本原因。
《詩》說,‘退朝回家吃飯,從容自得’,說的是小心順從的人。
專橫而又自得,必然遭受挫折。
”
楚國的子襄包圍陳國,魯襄公和晉悼公、宋平公、陳哀公、衛獻公、曹成公、莒子、邾子在鄬地會見以救援陳國。
鄭值公做太子的時候,在魯成公十六年和子罕同去晉國,對子罕不加禮遇。
又和子豐同去楚國,對子豐也不加禮遇。
等到僖公即位的元年去晉國朝見,子豐想要向晉國控告而廢立僖公,子罕加以勸阻。
等到将要在鄬地會見,子驷做相禮,僖公不以禮遇待子驷。
侍者勸谏,不聽;又勸谏,殺了說話的人。
到達鄵地,子驷派人夜裡害死僖公,而用急病緻死訃告諸侯。
簡公當時五歲,就奉立他為國君。
陳國人擔心楚國。
慶虎、慶寅對楚國人說:“我們派公子黃去,你們逮住他。
”楚國人聽從了。
二慶派人到會報告陳哀公,說:“楚國人抓住公子黃了。
君王如果不回來,群臣不忍心國家宗廟的被楚滅亡,恐怕會有其他想法。
”陳哀公于是就逃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