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襄公 襄公九年

首頁
    皇鄖跟荀罃、士匄進攻鄟門。

    衛國的北宮括、曹國人、邾國人跟随荀偃、韓起進攻師之梁門,滕國人、薛國人跟随栾黡、士鲂進攻北門,杞國人、郳國人跟随趙武、魏绛砍伐路邊的栗樹。

    十五日,軍隊駐紮在汜水邊上,于是傳令諸侯說:“修理作戰工具,備好幹糧,送回老的小的,讓有病的人住在虎牢,赦免錯誤,包圍鄭國。

    ” 鄭國人害怕,就派人求和。

    荀偃說:“對鄭國實際包圍,以等待楚國人救援,和他們作戰。

    不這樣,就沒有真正的講和。

    ”知罃說:“答應他們結盟然後退兵,用這樣的辦法引誘楚國人進攻鄭國,使楚國人疲勞。

    我們把四軍分為三部分,加上諸侯的精銳部隊,以迎擊前來的軍隊,對我們來說并不困乏,而楚軍就不能持久了。

    這樣,還是比打仗好。

    暴露白骨以圖一時之快,不能用這樣的辦法和敵人争勝。

    很大的疲勞還沒有停止,君子用智,小人用力,這是先王的訓示。

    ”諸侯都不想打仗,于是就允許鄭國講和。

     十一月初十日,一起在戲地結盟,這是由于鄭國順服了。

     準備結盟,鄭國的六卿公子騑、公子發、公子嘉、公孫辄、公孫虿、公孫舍之以及他們的大夫、卿的嫡子,都跟随鄭簡公赴會。

    晉國的士莊子制作盟書,說:“從今天已經盟誓以後,鄭國如果對晉國不唯命是聽或者有别的想法,就像這份盟書所記載的一樣。

    ”公子騑快步走上前,說:“上天降禍鄭國,讓我國夾于兩個大國之間。

    大國不賜給我們友好的話語,反而發動戰亂以要挾我們結盟,讓我們的鬼神不能得到祭祀,百姓不能享受土地上的出産,男人女人都辛苦瘦弱,沒有地方可以訴說。

    從今天已經盟誓以後,鄭國如果不服從既合于禮儀而且有強大力量來保護我們的國家,反而敢有其他想法,也像這份盟書所記載的一樣。

    ”荀偃說:“修改這篇盟辭!”公孫舍之說:“已經把盟約報告神靈了。

    如果可以修改,大國也可以背叛了。

    ”知罃對荀偃說:“我們實在不合于道德,反而用盟約來要挾别人,這難道合于禮儀嗎?不合禮儀,用什麼主持盟會?姑且結盟而退兵,修養德行、休整軍隊然後再來,最終必然得到鄭國,何必一定在今天?我們不合于道德,百姓将會丢棄我們,豈隻是鄭國?如果能夠休養民力和睦民心,遠方的人将會來順服,有什麼要依靠鄭國呢?”于是就結盟然後回國。

     晉國人不能随心所欲号令鄭國,便帶領諸侯再次進攻鄭國。

    十二月初五日,攻擊鄭國的三面城門,十二月二十日在陰阪渡河,侵襲鄭國。

    駐紮在陰口然後回去。

    子孔說:“晉軍可以攻擊,軍隊長久在外邊因而疲勞,隻想回去。

    必然可以勝他們。

    ”子展說:“不行。

    ” 魯襄公送晉悼公,晉悼公為襄公在黃河邊上設宴,問起襄公的年齡。

    季武子回答說:“在沙随會見的那一年,寡君出生。

    ”晉悼公說:“十二年了,這叫做一終,這是歲星運行一圈的終止。

    國君十五歲而生孩子,舉行冠禮以後生孩子,這是合于禮儀的,您可以舉行冠禮了。

    大夫何不準備舉行冠禮的用具?”季武子回答說:“國君舉行冠禮,一定要請補飲酒的儀節作為序幕,用鐘磬的音樂表示節度,在先君的宗廟裡才能舉行。

    現在寡君正在路上,不能具備各種冠禮工具,請在到達兄弟國家以後借用這些設備。

    ”晉悼公說:“好。

    ”襄公回國,到達衛國,在衛成公廟裡舉行冠禮,借用了鐘磬,這是合于禮的。

     楚共王進攻鄭國,子驷打算和楚國講和,子孔、子蟜說:“和大國結盟,嘴裡的血沒有幹就違背了它,行嗎?”子驷、子展說:“我們的盟誓本來就說‘唯有跟從強大的國家’,現在楚國軍來到,晉國不救援我國,那麼楚國就是強大的國家了。

    盟誓的話,難道敢違背?而且在要挾之下舉行的盟誓沒有誠信可言,神靈不會降臨,神靈所降臨的隻是有誠信的盟會。

    信,是言語的憑證,善良的主體,所以神靈降臨。

    明察一切的神靈認為在要挾下舉行的盟會不潔淨,違背它是可以的。

    ”于是鄭國就和楚國講和。

    公子罷戎進入鄭國結盟,一起在中分盟誓。

     楚莊王夫人死,楚共王沒有能安定鄭國就回國了。

     晉悼公回國,計議讓百姓休養生息的辦法。

    魏绛請求賜予恩惠,把積聚的财物拿出來借給百姓。

    從晉侯以下,如果有積聚的财物,全都拿了出來。

    國内沒有不流通的财物,也沒有困乏的百姓;公家不禁止百姓牟利,也沒有貪婪的百姓。

    祈禱用财币代替犧牲,招待賓客隻用一種牲畜,新的器物不添制,車馬服飾隻要夠用就行了。

    這些措施推行一年,國家才有了法度。

    三次出兵而楚國不能和晉國争奪。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