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叔孫豹會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戌、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于虢。
三月,取郓。
夏,秦伯之弟金鹹出奔晉。
六月丁巳,邾子華卒。
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大鹵。
秋,莒去疾自齊入于莒。
莒展輿出奔吳。
叔弓帥師疆郓田。
葬邾悼公。
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麇卒。
公子比出奔晉。
【傳】元年春,楚公子圍聘于鄭,且娶于公孫段氏,伍舉為介。
将入館,鄭人惡之,使行人子羽與之言,乃館于外。
既聘,将以衆逆。
子産患之,使子羽辭,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從者,請墠聽命!”令尹命大宰伯州犁對曰:“君辱贶寡大夫圍,謂圍:‘将使豐氏撫有而室。
圍布幾筵,告于莊、共之廟而來。
若野賜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諸卿也!不甯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将不得為寡君老,其蔑以複矣。
唯大夫圖之!”子羽曰:“小國無罪,恃實其罪。
将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小國失恃而懲諸侯,使莫不憾者,距違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不然,敝邑,館人之屬也,其敢愛豐氏之祧?”伍舉知其有備也,請垂橐而入。
許之。
正月乙未,入,逆而出。
遂會于虢,尋宋之盟也。
祁午謂趙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晉。
今令尹之不信,諸侯之所聞也。
子弗戒,懼又如宋。
子木之信稱于諸侯,猶詐晉而駕焉,況不信之尤者乎?楚重得志于晉,晉之恥也。
子相晉國以為盟主,于今七年矣!再合諸侯,三合大夫,服齊、狄,甯東夏,平秦亂,城淳于,師徒不頓,國家不罷,民無謗讟,諸侯無怨,天無大災,子之力也。
有令名矣,而終之以恥,午也是懼。
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賜矣!然宋之盟,子木有禍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駕于晉也。
今武猶是心也,楚又行僭,非所害也。
武将信以為本,循而行之。
譬如農夫,是□麃是衮,雖有饑馑,必有豐年。
且吾聞之:‘能信不為人下。
’吾未能也。
《詩》曰:‘不僭不賊,鮮不為則。
’信也。
能為人則者,不為人下矣。
吾不能是難,楚不為患。
”
楚令尹圍請用牲,讀舊書,加于牲上而已。
晉人許之。
三月甲辰,盟。
楚公子圍設服離衛。
叔孫穆子曰:“楚公子美矣,君哉!”鄭子皮曰:“二執戈者前矣!”蔡子家曰:“蒲宮有前,不亦可乎?”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辭而假之寡君。
”鄭行人揮曰:“假不反矣!”伯州犁曰:“子姑憂子皙之欲背誕也。
”子羽曰:“當璧猶在,假而不反,子其無憂乎?”齊國子曰:“吾代二子愍矣!”陳公子招曰:“不憂何成,二子樂矣。
”衛齊子曰:“苟或知之,雖憂何害?”宋合左師曰:“大國令,小國共。
吾知共而已。
”晉樂王鲋曰:“《小旻》之卒章善矣,吾從之。
”
退會,子羽謂子皮曰:“叔孫絞而婉,宋左師簡而禮,樂王鲋字而敬,子與子家持之,皆保世之主也。
齊、衛、陳大夫其不免乎?國子代人憂,子招樂憂,齊子雖憂弗害。
夫弗及而憂,與可優而樂,與憂而弗害,皆取憂之道也,憂必及之。
《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三大夫兆憂,能無至乎?言以知物,其是之謂矣。
”
季武子伐莒,取郓,莒人告于會。
楚告于晉曰:“尋盟未退,而魯伐莒,渎齊盟,請戮其使。
”樂桓子相趙文子,欲求貨于叔孫而為之請,使請帶焉,弗與。
梁其跁曰:“貨以藩身,子何愛焉?”叔孫曰:“諸侯之會,衛社稷也。
我以貨免,魯必受師。
是禍之也,何衛之為?人之有牆,以蔽惡也。
牆之隙壞,誰之咎也?衛而惡之,吾又甚焉。
雖怨季孫,魯國何罪?叔出季處,有自來矣,吾又誰怨?然鲋也賄,弗與,不已。
”召使者,裂裳帛而與之,曰:“帶其褊矣。
”趙孟聞之,曰:“臨患不忘國,忠也。
思難不越官,信也;圖國忘死,貞也;謀主三者,義也。
有是四者,又可戮乎?”乃請諸楚曰:“魯雖有罪,其執事不辟難,畏威而敬命矣。
子若免之,以勸左右可也。
若子之群吏處不辟污,出不逃難,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難而不守,所由來也。
能是二者,又何患焉?不靖其能,其誰從之?魯叔孫豹可謂能矣,請免之以靖能者。
子會而赦有罪,又賞其賢,諸侯其誰不欣焉望楚而歸之,視遠如迩?疆埸之邑,一彼一此,何常之有?王伯之令也,引其封疆,而樹之官。
舉之表旗,而着之制令。
過則有刑,猶不可壹。
于是乎虞有三苗,夏有觀、扈,商有姺、邳,周有徐、奄。
自無令王,諸侯逐進,狎主齊盟,其又可壹乎?恤大舍小,足以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