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
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
楚子執徐子。
秋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執齊慶封,殺之。
遂滅賴。
九月,取鄫。
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孫豹卒。
【傳】四年春,王正月,許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鄭伯,複田江南,許男與焉。
使椒舉如晉求諸侯,二君待之。
椒舉緻命曰:“寡君使舉曰:‘日君有惠,賜盟于宋,曰:晉、楚之從,交相見也。
以歲之不易,寡人願結歡于二三君。
’使舉請間。
君若苟無四方之虞,則願假寵以請于諸侯。
”
晉侯欲勿許。
司馬侯曰:“不可。
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罰,未可知也。
其使能終,亦未可知也。
晉、楚唯天所相,不可與争。
君其許之,而修德以待其歸。
若歸于德,吾猶将事之,況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棄之,吾又誰與争?”曰:“晉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齊、楚多難。
有是三者,何鄉而不濟?”對曰:“恃險與馬,而虞鄰國之難,是三殆也。
四嶽、三塗、陽城、大室、荊山、中南,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
冀之北土,馬之所生,無興國焉。
恃險與馬,不可以為固也,從古以然。
是以先王務修德音以亨神人,不聞其務險與馬也。
鄰國之難,不可虞也。
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若何虞難?齊有仲孫之難而獲桓公,至今賴之。
晉有裡、丕之難而獲文公,是以為盟主。
衛、邢無難,敵亦喪之。
故人之難,不可虞也。
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濟?君其許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隕,周是以興,夫豈争諸侯?”乃許楚使。
使叔向對曰:“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獲春秋時見。
諸侯,君實有之,何辱命焉?”椒舉遂請昏,晉侯許之。
楚子問于子産曰:“晉其許我諸侯乎?”對曰:“許君。
晉君少安,不在諸侯。
其大夫多求,莫匡其君。
在宋之盟,又曰如一,若不許君,将焉用之?”王曰:“諸侯其來乎?”對曰:“必來。
從宋之盟,承君之歡,不畏大國,何故不來?不來者,其魯、衛、曹、邾乎?曹畏宋,邾畏魯,魯、衛逼于齊而親于晉,唯是不來。
其馀,君之所及也,誰敢不至?”王曰:“然則吾所求者,無不可乎?”對曰:“求逞于人,不可;與人同欲,盡濟。
”
大雨雹。
季武子問于申豐曰:“雹可禦乎?”對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
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觌而出之。
其藏冰也,深山窮谷,固陰冱寒,于是乎取之。
其出之也,朝之祿位,賓食喪祭,于是乎用之。
其藏之也,黑牲、秬黍,以享司寒。
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
其出入也時。
食肉之祿,冰皆與焉。
大夫命婦,喪浴用冰。
祭寒而藏之,獻羔而啟之,公始用之。
火出而畢賦。
自命夫、命婦,至于老疾,無不受冰。
山人取之,縣人傳之,輿人納之,隸人藏之。
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
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凄風,秋無苦雨,雷不出震,無災霜雹,疠疾不降,民不夭劄。
今藏川池之冰,棄而不用。
風不越而殺,雷不發而震。
雹之為災,誰能禦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
”
夏,諸侯如楚,魯、衛、曹、邾不會。
曹、邾辭以難,公辭以時祭,衛侯辭以疾。
鄭伯先待于申。
六月丙午,楚子合諸侯于申。
椒舉言于楚子曰:“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為歸。
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
霸之濟否,在此會也。
夏啟有鈞台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陽之搜,康有酆宮之朝,穆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
君其何用?宋向戌、鄭公孫僑在,諸侯之良也,君其選焉。
”王曰:“吾用齊桓。
”王使問禮于左師與子産。
左師曰:“小國習之,大國用之,敢不薦聞?”獻公合諸侯之禮六。
子産曰:“小國共職,敢不薦守?”獻伯、子、男會公之禮六。
君子謂合左師善守先代,子産善相小國。
王使椒舉侍于後,以規過。
卒事,不規。
王問其故,對曰:“禮,吾所未見者有六焉,又何以規?”宋大子佐後至,王田于武城,久而弗見。
椒舉請辭焉。
王使往,曰:“屬有宗祧之事于武城,寡君将堕币焉,敢謝後見。
”
徐子,吳出也,以為貳焉,故執諸申。
楚子示諸侯侈,椒舉曰:“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諸侯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