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有三年春,叔弓帥師圍費。
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晉歸于楚,殺其君虔于乾溪。
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
秋,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
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公不與盟。
晉人執季孫意如以歸。
公至自會。
蔡侯廬歸于蔡。
陳侯吳歸于陳。
冬十月,葬蔡靈公。
公如晉,至河乃複。
吳滅州來。
【傳】十三年春,叔弓圍費,弗克,敗焉。
平子怒,令見費人執之以為囚俘。
冶區夫曰:“非也。
若見費人,寒者衣之,饑者食之,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
費來如歸,南氏亡矣,民将叛之,誰與居邑?若憚之以威,懼之以怒,民疾而叛,為之聚也。
若諸侯皆然,費人無歸,不親南氏,将焉入矣?”平子從之,費人叛南氏。
楚子之為令尹也,殺大司馬薳掩而取其室。
及即位,奪薳居田;遷許而質許圍。
蔡洧有寵于王,王之滅蔡也,其父死焉,王使與于守而行。
申之會,越大夫戮焉。
王奪鬥韋龜中犨,又奪成然邑而使為郊尹。
蔓成然故事蔡公,故薳氏之族及薳居、許圍、蔡洧、蔓成然,皆王所不禮也。
因群喪職之族,啟越大夫常壽過作亂,圍固城,克息舟,城而居之。
觀起之死也,其子從在蔡,事朝吳,曰:“今不封蔡,蔡不封矣。
我請試之。
”以蔡公之命召子幹、子皙,及郊,而告之情,強與之盟,入襲蔡。
蔡公将食,見之而逃。
觀從使子幹食,坎,用牲,加書,而速行。
己徇于蔡曰:“蔡公召二子,将納之,與之盟而遣之矣,将師而從之。
”蔡人聚,将執之。
辭曰:“失賊成軍,而殺餘,何益?”乃釋之。
朝吳曰:“二三子若能死亡,則如違之,以待所濟。
若求安定,則如與之,以濟所欲。
且違上,何适而可?”衆曰:“與之。
”乃奉蔡公,召二子而盟于鄧,依陳、蔡人以國。
楚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蔓成然、蔡朝吳帥陳、蔡、不羹、許、葉之師,因四族之徒,以入楚。
及郊,陳、蔡欲為名,故請為武軍。
蔡公知之曰:“欲速。
且役病矣,請藩而已。
”乃藩為軍。
蔡公使須務牟與史卑先入,因正仆人殺大子祿及公子罷敵。
公子比為王,公子黑肱為令尹,次于魚陂。
公子棄疾為司馬,先除王宮。
使觀從從師于乾溪,而遂告之,且曰:“先歸複所,後者劓。
”師及訾梁而潰。
王聞群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車下,曰:“人之愛其子也,亦如餘乎?”侍者曰:“甚焉。
小人老而無子,知擠于溝壑矣。
”王曰:“餘殺人子多矣,能無及此乎?”右尹子革曰:“請待于郊,以聽國人。
”王曰:“衆怒不可犯也。
”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師于諸侯。
”王曰:“皆叛矣。
”曰:“若亡于諸侯,以聽大國之圖君也。
”王曰:“大福不再,隻取辱焉。
”然丹乃歸于楚。
王沿夏,将欲入鄢。
芋尹無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奸王命,王弗誅,惠孰大焉?君不可忍,惠不可棄,吾其從王。
”乃求王,遇諸棘圍以歸。
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氏。
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
觀從謂子幹曰:“不殺棄疾,雖得國,猶受禍也。
”子幹曰:“餘不忍也。
”子玉曰:“人将忍子,吾不忍俟也。
”乃行。
國每夜駭曰:“王入矣!”乙卯夜,棄疾使周走而呼曰:“王至矣!”國人大驚。
使蔓成然走告子幹、子皙曰:“王至矣!國人殺君司馬,将來矣!君若早自圖也,可以無辱。
衆怒如水火焉,不可為謀。
”又有呼而走至者曰:“衆至矣!”二子皆自殺。
丙辰,棄疾即位,名曰熊居。
葬子幹于訾,實訾敖。
殺囚,衣之王服而流諸漢,乃取而葬之,以靖國人。
使子旗為令尹。
楚師還自徐,吳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
平王封陳、蔡,複遷邑,緻群賂,施舍寬民,宥罪舉職。
召觀從,王曰:“唯爾所欲。
”對曰:“臣之先,佐開蔔。
”乃使為蔔尹。
使枝如子躬聘于鄭,且緻犨、栎之田。
事畢,弗緻。
鄭人請曰:“聞諸道路,将命寡君以犨、栎,敢請命。
”對曰:“臣未聞命。
”既複,王問犨、栎。
降服而對,曰:“臣過失命,未之緻也。
”王執其手,曰:“子毋勤。
姑歸,不谷有事,其告子也。
”他年芋尹申亥以王柩告,乃改葬之。
初,靈王蔔,曰:“餘尚得天下。
”不吉,投龜,诟天而呼曰:“是區區者而不馀畀,餘必自取之。
”民患王之無厭也,故從亂如歸。
初,共王無冢适,有寵子五人,無适立焉。
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
”乃遍以璧見于群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既,乃與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齊,而長入拜。
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幹、子皙皆遠之。
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厭紐。
鬥韋龜屬成然焉,且曰:“棄禮違命,楚其危哉!”
子幹歸,韓宣子問于叔向曰:“子幹其濟乎?”對曰:“難。
”宣子曰:“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對曰:“無與同好,誰與同惡?取國有五難:有寵而無人,一也;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