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陳侯吳卒。
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
夏四月庚辰,蔡公孫姓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
五月,公及諸侯盟于臯鼬。
杞伯成卒于會。
六月,葬陳惠公。
許遷于容城。
秋七月,至自會。
劉卷卒。
葬杞悼公。
楚人圍蔡。
晉士鞅、衛孔圍帥師伐鮮虞。
葬劉文公。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柏舉,楚師敗績。
楚囊瓦出奔鄭。
庚辰,吳入郢。
【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晉荀寅求貨于蔡侯,弗得。
言于範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将以襲敵,不亦難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
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得志,隻取勤焉。
”乃辭蔡侯。
晉人假羽旄于鄭,鄭人與之。
明日,或旆以會。
晉于是乎失諸侯。
将會,衛子行敬子言于靈公曰:“會同難,啧有煩言,莫之治也。
其使祝佗從!”公曰:“善。
”乃使子魚。
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徼大罪也。
且夫祝,社稷之常隸也。
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
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于是乎出竟。
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
”公曰:“行也。
”及臯鼬,将長蔡于衛。
衛侯使祝佗私于苌弘曰:“聞諸道路,不知信否。
若聞蔡将先衛,信乎?”苌弘曰:“信。
蔡叔,康叔之兄也,先衛,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德也。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為睦。
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後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
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将其類醜,以法則周公,用即命于周。
是使之職事于魯,以昭周公之明德。
分之土田倍敦,祝、宗、蔔、史,備物、典策,官司、彜器。
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虛。
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閻之土,以共王職。
取于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蒐。
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虛。
皆啟以商政,疆以周索。
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阙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
命以《唐诰》,而封于夏虛,啟以夏政,疆以戎索。
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
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猶多,而不獲是分也,唯不尚年也。
管蔡啟商,惎間王室。
王于是乎殺管叔而蔡蔡叔,以車七乘,徒七十人。
其子蔡仲,改行帥德,周公舉之,以為己卿士。
見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書雲:‘王曰:胡!無若爾考之違王命也。
’若之何其使蔡先衛也?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大宰,康叔為司寇,聃季為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曹,文之昭也;晉,武之穆也。
曹為伯甸,非尚年也。
今将尚之,是反先王也。
晉文公為踐土之盟,衛成公不在,夷叔,其母弟也,猶先蔡。
其載書雲:‘王若曰,晉重、魯申、衛武、蔡甲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
’藏在周府,可覆視也。
吾子欲覆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将如之何?”苌弘說,告劉子,與範獻子謀之,乃長衛侯于盟。
反自召陵,鄭子大叔未至而卒。
晉趙簡子為之臨,甚哀,曰:“黃父之會,夫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禮,無驕能,無複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
’”
沈人不會于召陵,晉人使蔡伐之。
夏,蔡滅沈。
秋,楚為沈故,圍蔡。
伍員為吳行人以謀楚。
楚之殺郤宛也,伯氏之族出。
伯州犁之孫嚭為吳大宰以謀楚。
楚自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
蔡侯因之,以其子乾與其大夫之子為質于吳。
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
舍舟于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
左司馬戌謂子常曰:“子水公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厄,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後擊之,必大敗之。
”既謀而行。
武城黑謂子常曰:“吳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
不如速戰。
”史皇謂子常:“楚人惡而好司馬,若司馬毀吳舟于淮,塞城口而入,是獨克吳也。
子必速戰,不然不免。
”乃濟漢而陳,自小别至于大别。
三戰,子常知不可,欲奔。
史皇曰:“安求其事,難而逃之,将何所入?子必死之,初罪必盡說。
”
十一月庚午,二師陳于柏舉。
阖廬之弟夫概王,晨請于阖廬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