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五 七雄略十八

首頁
    地。

    對此,希望大王深思熟慮。

     我聽說聖明的君主遇事不疑惑,不聽信讒言,抵制流言蜚語,堵塞結黨營私之門。

    這樣,那些願意報效國家的賢能之臣才能争相盡忠于君王。

    我為大王着想,覺得不如聯合韓、魏、齊、楚、燕、趙六國的力量對抗秦國。

    讓各諸侯國的将相一齊到洹水來會盟,互相交換人質,殺白馬,共訂盟約。

    約定:如果秦國攻打楚國,齊國、魏國就各派精兵援助楚國,韓國斷絕秦兵糧道,趙國渡過黃河、漳水牽制秦軍,燕國把守常山之北;如果秦國攻打韓、魏兩國,那麼楚國就斷絕秦軍的後路,齊國派精兵進行援助,趙軍渡過黃河、漳水,燕國把守雲中;如果秦國攻打齊國,那麼楚國就斷絕秦的後路,韓國防守成臯,魏國堵住它的糧道,趙軍渡過黃河、漳水,指向博關,燕國派精兵進行援助;如果秦國進攻燕國,趙國就防守常山,楚國駐兵武關,齊軍渡過渤海(今滄州),韓國、魏國派出精兵進行支援;如果秦國進攻趙國,那麼韓國就駐軍宜陽,楚國駐軍武關,魏國駐軍河外,齊軍渡過清河,燕國派出精兵進行支援。

    諸侯中有不遵守盟約的,其餘五國就共同讨伐它。

    如果六國實行合縱聯盟對抗秦國,秦國就必然不敢出兵函谷關侵害山東六國了。

    這樣大王的霸業就成功了。

    ”趙王說:“好!就聽你的。

    ” [秦國在長平大敗趙軍後,又想攻打邯鄲城。

    趙國人都很害怕,紛紛東逃。

     趙國派蘇代帶着重禮去遊說秦國的相國應侯範睢說:“武安君白起把趙括打敗了嗎?”應侯回答說:“是的。

    ”“武安君又要攻取邯鄲嗎?”“是的。

    ” 蘇代說:“一消滅了趙國,秦國就可以稱王于天下了。

    那武安君為秦國東征西讨,攻占了七十多座城池,在南面奪取了鄢郢、漢中,在北面戰勝了趙括率領的趙軍,即使是周公、召公、呂尚的功勳也不過如此。

    趙國一滅亡,秦國就可以稱王于天下了。

    武安君也會位比三公的,你能甘心位居他人之下嗎? 即使你不想位居武安君之下,也是不可能的了。

    秦國攻打韓國,圖謀攻占邢丘,圍困上黨,上黨的百姓都願意歸順趙國,而天下百姓不願意歸順秦國也很久了。

    如果秦國滅了趙國,那趙國北方的領土就歸入燕國,東面的領土歸入齊國,南面的領土歸人韓國、魏國。

    這樣一來,秦國就所得無幾了,而你得到的,又有多少呢?所以不如趁機讓趙國割地給秦國講和,不要讓武安君來得到這份功勞。

    ”于是應候向秦昭王進言說:“秦兵打仗打得已經很疲憊了,請大王準許韓、趙兩國割地求和。

    ”秦國就撤回了軍隊。

    趙王派趙赦去定條約待奉秦國,打算割讓六城給秦國。

    虞卿(趙國的上卿)對趙王說:“秦國攻打趙國,是因為秦兵疲憊了才退軍的呢?還是秦軍的力量還能進攻,隻是由于憐惜大王而不再進攻了?”趙王說:“秦軍攻打我國,已經竭盡全力了,一定是因為打得太疲憊了才退軍的。

    ”虞卿說:“秦國用其兵力攻打它所不能得到的,所以士兵疲憊了隻好退軍。

    大王又割讓秦國力所不能取的城邑送給它,這是幫助秦國攻打自己啊。

    明年秦國又要求割地,大王還給不給呢?如果不割給它土地,那就會前功盡棄而且引來後禍;如果割給它土地,那就會沒有土地可給了。

    俗話說:‘強者善于攻取,而弱者善于防守。

    ’現在如果聽從于秦國,秦兵就可以不費力得到土地,這是使秦國強大而使趙國衰弱啊。

    以此有利于強大的秦國卻割削更衰弱的趙國,這樣的策略怎麼還能繼續推行!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秦國的欲求卻無止境,以有限的土地去滿足無止境的欲求,其結果必然是沒有趙國了!”趙王的主意還沒有拿定,樓緩從秦國來,趙王就問他的意見如何。

    樓緩說:“不如把六城給秦國。

    ”虞卿說:“我主張不給秦國土地,并不是不割讓土地給别人。

    秦國向大王索取六個城邑,而大王則把這六個城邑送給齊國。

    齊國,是秦國的死對頭,得到大王的六個城邑,就可以與我們聯合攻打秦國,齊王傾聽大王的計謀,不用等話說完,就會同意的。

    這樣,大王雖然把城邑送給齊國,卻能從秦國得到補償。

    這樣齊、趙兩國之間的深仇可以消除,又向天下表明趙國有能力做一番事業。

    大王以此發出号令,軍隊還沒等到達秦國的邊境,秦國的使者就會送上重重的禮物反過來向大王求和了。

    秦國請求和解了,韓國、魏國聽了就會敬重大王,敬重大王就一定會送上重寶與大王聯合。

    這樣一舉可以和韓、魏、齊三國結成聯盟,而使秦國更顯孤危了。

    ”趙王說:“好。

    ”就派虞卿向東去見齊王,和他一起謀劃攻秦。

    虞卿還沒有回來,秦國已經派使者到趙國求和了。

    樓緩得知這一消息,便溜走了。

     秦軍圍攻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進行結盟,清楚國出兵相救。

     平原君到了楚國,見到楚王向他說明合縱的利害關系,從早晨就談判,直到中午還沒有決定下來。

    毛遂這時手按劍柄,登階到了堂上,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關系有兩句話說明白了。

    現在從早晨就談合縱,到了中午還決定不下來,是什麼緣故?”楚王厲聲呵叱:“怎麼還不給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談判,你來做什麼!”毛遂緊握劍柄走向前去說:“大王敢呵叱我,不過是依仗楚國人多勢衆。

    現在十步之内大王是不能依仗楚人多勢衆了,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的手中了。

    我的主人就在面前,當着他的面你為什麼這樣呵叱我?況且我聽說商湯曾憑着七十裡方圓的地方統治了天下,周文王憑着百裡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諸侯臣服。

    如今楚國有土地方圓五千裡,軍隊白萬,這是稱霸天下的資本啊。

    以楚國的強大,天下沒有能與它相比,能抵擋得了的。

     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毛孩子罷了,他帶着幾萬人的部隊,發兵與楚國交戰,第一戰就攻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燒毀了夷陵,第三戰進攻了楚國的宗廟,使大王的先祖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這是楚國百世不解的怨仇,連趙王都感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

    合縱聯盟可不是為了趙國,而是為了楚國啊。

    ” 楚王說:“的确象先生所說的那樣,我一定竭盡全國的力量履行合縱盟約。

    ” 楚王于是派兵援救趙國。

     趙孝成王時,秦兵圍攻邯鄲,各諸侯國派出的救兵都不敢向秦軍進攻。

     魏王派晉鄙領兵救趙,因為害怕秦軍,到湯陰就停下來不走了。

    魏國又派不是魏國人卻做了魏國将軍的新垣衍偷偷地進入了邯鄲城,讓趙國尊秦王為皇帝。

    當時魯仲連(也是戰國時有名的縱橫家)恰好客居趙國,碰上秦軍圍邯鄲,聽說魏将叫趙尊秦為帝,就去見平原君說:“魏國人新垣衍在哪裡?讓我替你責備他一頓,讓他回魏國去。

    ”平原君說:“那就讓我把他介紹給你吧。

    ”魯仲連見到新垣衍,一言不發。

    新垣衍說:“我看住在這個被圍城池中的人,都對平原君有所求。

    今天我看先生的模樣,并不象是對平原君有什麼要求,可是為什麼老呆在這圍城中不走呢?”魯仲連說:“世人都認為鮑焦不是從容死去的,這種看法不對。

    現在隻有沒有見識的人才僅僅為個人打算。

    秦國是個不講信義、窮兵默武的國家,用權詐之術驅使士人,又象對待奴隸一樣役使它的人民。

    如果秦王毫無顧忌地做了皇帝,就會以暴虐手段統治天下,那麼我隻有跳東海自殺了,我決不願做秦國馴服的臣民。

    我之所以來見将軍,是因為我想為趙國出點力啊。

    ”新垣衍說:“先生怎樣出力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我要叫魏、燕兩國出力幫助它,因為齊、楚就必須答應相救了。

    ”新垣衍說:“燕國麼,我可以設法說服,至于魏國,我就是魏國人,先生怎麼能使魏國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魏國不幫助趙國是因為魏國沒有看到秦稱帝後的害處啊;如果魏國看到這個害處,那一定會幫助趙國的。

    ”新垣衍問:“秦國稱帝的害處是怎樣的呢?”魯仲連說:“從前齊威王曾經實行仁義,倡導天下諸侯去朝見天子。

    那時周王室既貧又弱,諸侯都不肯去朝見,隻有齊王單獨去。

    過了一年多,周烈王死了,諸候都去吊喪,齊使最後才到。

    周室大臣發怒了,在給齊國的訃告裡說:‘周烈王逝世,新天子罷朝守喪,齊國的大臣田嬰最後才到,應該斬了他!’齊威王看了勃然大怒,說:‘呸!你娘原來是個婢女啊!’終于成了天下笑柄。

    所以周烈王活着的時候,齊王獨自去朝拜,周天子死了,就破口大罵,這實在是由于忍受不了天子的苛求啊。

    秦王既然尊為大子,這樣的苛求也是理所當然,不足為怪。

    ”新垣衍說:“先生難道沒見過那些仆人嗎?十個仆人要聽命于一個主人,難道是力氣、才智趕不上主人嗎?是因為害怕主人呀!”魯仲連說:“然而魏國對于秦國,也象奴仆嗎?”新垣衍說:“對。

    ”魯仲連說: “既然這樣,我就叫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醬。

    ”新垣很吃驚,說:“咳,先生的話也太過分了吧!你又怎能叫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醬呢?”魯仲連說:“當然能。

    你聽我慢慢給你講。

    從前九候、鄂侯、文王,是商纣王的三個諸候,其中九侯有個女兒很漂亮,因此進獻給纣王,纣王卻嫌她醜,就把九侯剁成肉醬。

    鄂侯極力地為他辨護,話說得激烈些,鄂侯也被殺了,曬成肉幹。

    文王聽說了這件事,隻是歎歎氣,就被抓起來關進羑裡的監牢裡,關了一百天,想要把他殺死。

    為什麼同樣具有稱帝的條件,其中卻有人終于落得被做成肉幹肉醬的下場呢?齊闵王要到魯國去,夷維子問魯國人:‘你們準備怎樣款待我們的國君呢?’魯國人說:‘我們準備用牛、羊、豬各十頭來款待你們的國君。

    ’夷維子說:‘你們從哪兒找來這樣的禮節接待我的君主呢?我那國君,是天子的身份。

    天子出來視察,諸侯都得讓出自己的宮室,交出鑰匙,還得象仆人一樣,撩起衣襟,端着幾案,站在堂下侍侯吃飯,天子吃完了,他們才退下來聽政。

    ’魯國人一聽就立即鎖上城門,不讓他們一行入境。

    齊闵王進不成魯國,又準備到薛國去,路過鄒國,恰好鄒國國君新死,齊闵王想去吊喪。

    夷維子對鄒國新君說:‘天子來吊喪,主人一定要把靈柩轉個方向,坐南朝北,好讓天子南面緻吊禮。

    ’鄒國的群臣說:‘一定要這樣做,我們就自刎而死,決不受辱!’因此齊闵王也不敢進入鄒國。

    鄒國和魯國的臣子們,活着的時候,輪不到在天子跟前當差,死後也不能按照隆重的儀式盛斂。

    然而齊闵王想叫他們用對待天子的禮節來侍奉自己,當然也辦不到。

     如今秦國和魏國都是擁有萬輛戰車的大國,誰都可以稱王。

    可魏國僅僅看到秦國打過一次勝仗,就想尊秦為帝。

    如果秦王真的稱帝了,就要變動諸侯的大臣,他将撤換他認為不行的人,而提拔他認為能幹的人,他還要把自己的女兒和那些善說壞話的小妾,嫁給諸侯做妃嫔。

    這種人一旦進入魏王宮中,魏王怎麼能平安地生活呢?而将軍又靠什麼保住原來的尊貴地位呢?”于是新垣衍站起身來,再次拜謝:“請允許我告辭,再不敢提尊秦為帝的事了。

    ” 秦國将領聽說這件事後,随即退兵五十裡。

    ] 【按語】 蘇秦說服趙王,用的是利誘的策略。

    趙王如果聽從蘇秦的計謀,就會得到“割地包利,封侯貴戚”的好處。

    有這樣的誘惑,趙王能不言聽計從嗎?而趙原韓、魏做為鄰邦,“唇亡齒寒”,具有同樣的利益,所以它們的聯盟是必需的。

    中國與朝鮮之間也是如此,所以當年我們才會全力以赴地抗美援朝。

     毛遂自薦的故事盡人皆知,一般都贊許毛遂的勇氣和智慧。

    他使楚王出兵救趙,實質上是威逼、脅迫,近于無賴:不答應聯盟嗎?你的性命可掌握在我的手裡!這是毛遂式的談判手段。

    難怪平原君感歎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現在坐在談判桌旁的人無論是談政治、談停火,還是談生意,不妨也運用一下這種手段,且看效果如何? 而秦國的相國應侯範睢為了個人名位、一已之私就壞了國家大事,任用這樣的人當政,秦王難逃用人不明之責。

    範睢之輩在今天數量仍舊不少,贻國害民,那些“治人” 的單位對此該有警醒。

    與範睢相對照,那些面對齊闵王的淫威卻保持國家尊嚴的鄒魯之臣令人敬佩,要做人,我輩當學他們。

     蘇秦如韓[韓之先與周同姓,事晉,得封于韓,為韓氏。

    後周烈王賜韓侯,得列為諸侯也],說韓宣王曰:“韓北有鞏洛、成臯之固,西有宜陽、商阪之塞,東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餘裡,帶甲數十萬。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

    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栝洞胸,近者镝掩心。

     韓之劍戟,則龍泉,太阿,皆陸斷牛馬,水截鹄雁。

    夫以韓卒之勁,與大王之賢,乃西面而事秦,交臂而服焉。

    羞社稷而為天下笑,無大于此者也!是故願大王熟計之。

    大王無事秦,事秦必求宜陽、成臯。

    今茲效之,明年又複求割地,與之則無地以給之;不與則棄前功而受後禍。

    且夫大王之地有盡,而秦之求無已,以有盡之地,而逆無已之求,此所謂市怨結禍者,不戰而地已削矣!臣聞鄙諺曰:‘甯為雞口,無為牛後。

    ’今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者,何異于牛後乎?夫以大王之賢,挾強韓之兵,而有牛後之名,竊為大王羞之!” 韓王勃然作色,按劍歎息曰:“寡人雖不肖,不能事秦!”從之。

     [韓攻宋,秦大怒,曰:“吾愛宋,韓氏與我交,而攻我所甚愛,何也?” 蘇秦為韓說秦王曰:“韓氏之攻宋,所以為王也。

    以韓之強,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面而事秦。

    王不折一兵,不殺一人,無事而割安邑,此韓氏之所以禱于秦也。

    ”韓惠王聞秦好事,欲罷其人,無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來間秦,說秦王,令鑿泾水以溉田。

    中作而覺,欲誅鄭國。

    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

    臣為韓延數年命,為秦開萬代之利也。

    ”王從之。

    ] 【譯文】 蘇秦說服了燕國、趙國參加合縱聯盟後,又來到了韓國[韓國的祖先與周同為姬姓,侍奉晉國,被封于韓地,成為韓氏。

    後來周烈王賜封韓候,使韓國成為諸侯國之一],他勸韓宣王說:“韓國北面有鞏地、洛地、成臯那樣堅固的邊城,西面有宜陽、常阪那樣險要的關塞,東面有宛地、穰地、洧水,南面有陉山。

    土地方圓千裡,擁兵數十萬。

    天下的強弓硬箭都從韓國出産。

     韓國士兵舉足踏地發射,不一會兒就可發射百箭,遠處可射中胸膛,近處可射穿心髒。

    韓國士兵的劍和戟,都如龍泉、太阿這樣的名劍那般鋒利,這些劍和戟在陸上都能砍斷牛馬,在水上能擊中天鵝和大雁。

    靠着韓軍的堅強有力和大臣的英明賢良,卻西向服秦,自縛臂膀去表示臣服。

    使國家蒙受羞辱,被天下人恥笑,這真是奇恥大辱!因此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

    大王不要去侍奉秦國,如果去侍奉它,它必定要求得到宜陽和成臯。

    如果現在奉獻上去,第二年就越發要求割讓土地。

    如果繼續割讓,就将無地供給;不予割讓,就将前功盡棄,而且會遭受秦國進一步侵害。

    況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國的欲望無窮。

    以有盡之地去迎合沒有止境的欲望,這就是所說的自己去購買怨恨和災禍,沒有經過戰鬥,土地就被占領了。

    我聽俗話說:‘甯可做雞口,不可做牛尾巴。

    ’如今大王到西面去乖乖地稱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