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與願違,理與情背。
這常常使我們為之困惑。
然而隻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會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一,對子女不可溺愛,否則輕則使子女養成依賴習慣,重則會走上邪路。
二,别人對自己的批評乃至成見,往往能督促自己改正缺點,不斷進取。
三,正确分辨是非,不被私下的評論所左右,而應以大局為準繩。
夫事有順之而失義,有愛之而為害,有惡于己而為美,有利于身而損于國者。
何以言之?劉梁曰;“昔楚靈王驕淫暴虐無度,芊尹申亥從王之欲以殡于乾溪,殉之以二女。
此順之而失義者也。
[議曰:夫君正臣從謂之順,今君失義而臣下從之,非所謂順也。
]鄢陵之役,晉楚對戰,谷陽獻酒,子反以斃,此愛之而害者也。
[漢文帝幸慎夫人,其在禁中嘗與後同席。
及幸上林,郎署長布席,慎夫人席與後同席。
袁盎引慎夫人座。
上大怒,袁盎前說曰:“臣聞尊卑有序,上下乃和。
今陛下既已立後,慎夫人乃妾耳。
主妾豈可同座哉?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以為慎夫人,适所以禍之。
陛下獨不見人豕乎?”上乃悅。
由是言之,愛之為害,有來矣。
]臧武仲曰:“孟孫之惡我,藥石也;季孫之愛我,美疢也。
疢毒滋厚,藥石猶生我。
”此惡之而為美者也。
[孫卿曰;“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賊也。
”商君曰:“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韓子曰:“謂敵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财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俗遁世,謂之高悫;交争逆令,謂之剛材;行惠取衆,謂之得人。
不棄者,吏有奸也;仁人者,公财損也;君子者,人難使也;有行者,法制毀也;有俠者,官職曠也;高悫者,人不事也;剛材者,令不行也;得人者,君上孤也。
此八者,匹夫之私譽,而人主之大敗也。
”[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譽,家國無危亂不可得也。
]
由是觀之,夫俗之奸惡與事相詭,唯明者能察之。
[韓子曰:“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此之謂異利者也。
]
【譯文】
事情有順着行事卻不合道義的,有本為愛他卻反害了他的,有讨厭自己卻是于自己有好處的,有利于自己卻有損于國家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劉梁說:“過去楚靈活王驕奢淫佚,暴虐無度,芊尹申亥按照靈王的意願,把他埋葬在乾溪(今安徽毫州),并用二個女子殉葬。
這是順着行事反而違背道義的。
[國君的命令正确,臣子才服從,這叫做順。
而如今國君違背道義,臣下卻服從他,并不是什麼順。
]鄢陵之戰,晉楚兩國交兵,楚國統帥子反的仆人谷陽豎給子反敬酒,子反醉,楚軍大敗,楚王逼令子反自殺,這就是因為愛他,反而害了他。
[漢文帝寵愛慎夫人,在後宮時,慎夫人和皇後同席而坐。
待到漢文帝遊上林苑,郎署長安排座位,又安排慎夫人與皇後同席而坐,袁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