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慎夫人領到另一座位坐下。
文帝大怒,袁盎上前說到:“我聽說尊卑之間一定有個次序,上下才能融洽。
如今陛下既已冊立了皇後,慎夫人不過是侍妾,女主人與侍妾是不能在同一席位上平起平坐的。
如今你寵愛她,多賞賜她财物就行了。
你認為讓她與皇後同席是為她好,其實恰恰是給她制造後患。
你沒見過高皇帝的寵妃戚姬的下場嗎?高皇帝死後,呂後把戚姬剁去雙手雙腳,扔在豬圈裡,被稱作‘人豕’。
”文帝這才不生氣了。
由此說來,愛他反而是害他,是早就有的現象啊。
]臧武仲說:“孟孫讨厭我,那是良藥和針石啊。
季孫喜歡我,那是美麗的病毒啊。
病毒再厲害,良藥和針石還能把我救活。
”這就是厭惡他卻對他反而有益的道理。
[荀子說:“批評我而又批評得對的,是我的老師;稱贊我,而又稱贊得對的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是我的敵人。
”商鞅說:“不實在的話,就象是花朵;真實的話,象是果實;逆耳的話,象是良藥;甜言蜜語,象是疾病。
]韓非子說:“為老朋友循私舞弊的,稱之為不抛棄朋友;把公家财産分給别人的,稱之為有愛心;看不起官職俸祿而看重自己生命的,稱之為君子;不顧法律規定而庇護親人的,稱之為有品德;抛棄職務包庇朋友的,稱之為有俠肝義膽;避世隐居的稱之為誠謹;互相争鬥,違抗命令的,稱之為剛烈;施些小恩小惠以收買人心的,稱之為得人。
所謂不抛棄老朋友的官吏,一定有奸私;所謂愛人的,公家的财物卻受到了損失;所謂的君子,國家難以使令他;所謂的有品德,法制就會被毀掉;所謂的有俠肝義膽,就會使官位出現空缺;所謂的誠謹,就是使人别幹事;所謂的剛烈,就會使上級的命令沒人執行;所謂得人,就會使君主處于孤立的地位。
這八種稱譽實際上是老百姓的私譽,是對君主利益的極大破壞。
”[國君如果不清楚國家利害之所在,盲目聽信百姓的私譽,想使國家不陷入混亂,是不可能的。
]
由此看來,世俗的好惡往往與事理相反,隻有明智的人才能看清楚這一點。
[韓非子說:“君臣之間的利害剛好是對立的,所以臣子不忠于君主。
臣子的利益一旦獲得滿足,君主的利益随之就會破滅。
”這就是君臣利害不同的道理。
]
【按語】
事與願違,理與情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上下異利。
對同一人或同一事,上下的看法往往是相反的,如百姓認為品質惡劣的人,上級卻加以重用;百姓反對的事,上級卻執意要做。
但由于中國一直是官本位制,即使是儒家聲稱的以民為本,實際上也是替官方說話的,保護的也是官方的利益。
如本文作者就是如此。
如今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了,盡管上下在某些問題上的看法不盡一緻,但不是象過去那樣,什麼都以上面的想法看法為準則,百姓的心聲有時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樣做,對于理順上下關系,做出正确決策,乃至國家的安定團結都是很有必要的,切不可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