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對某人表示傲慢,反而會使某人更受人尊重,因為這樣才可使對方的高貴品德更為人所知。
侯生故意對信陵君表示傲慢,王生故意對張廷尉表示傲慢,汲黯故意對大将軍衛青表示傲慢,都是為了使對方更受人尊重。
這就比那些在大庭廣衆之中,對上級阿谀奉承、極盡溜虛拍馬之能事的無恥之徒不知高明多少倍。
當然,以傲為禮,還要看對方的人品,隻有對方确實是品德高尚之人才行。
如果對方是喜歡聽奉承話的人,還這樣傲,就是自讨沒趣了。
《左傳》曰:“無傲禮。
”《曲禮》曰:“毋不敬。
”然古人以傲為禮,其故何也?欲彰夫人德耳。
何以言之?昔侯嬴為大梁夷門監,魏公子聞之,乃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侯生引公子過市及至家,以為上客。
侯生謂公子曰:“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
嬴乃夷門抱關者也,而公子親枉車騎。
稠人廣衆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車騎市中,以觀公子,公子愈恭。
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
[初,公子迎侯生,侯生曰:“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駕過之。
”侯生下見其客朱亥,與之語,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
市人皆觀,從騎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也。
]
張釋之在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襪解。
”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
人或謂王生曰:“獨奈何廷辱張廷尉?”王生曰:“吾老且賤,自度終無益于張廷尉。
張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廷使跪結襪,欲以重之。
”
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廷尉。
[汲黯常與大将軍抗禮,或謂黯曰:“自天子常欲群臣下大将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軍有揖客,反不重耶?”
大将軍聞之,愈賢黯也。
]
由是觀之,以傲為禮,可以重人矣。
[議曰:《老子》雲:“國家昏亂有忠臣,六親不和有孝慈。
”因不知昏亂,乃見其節。
向使侯生不傲,則士人不知公子能下士也。
使王生不據,則三公不知廷尉能折節也。
故曰: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信矣夫!]
【譯文】
《左傳》上說:“沒有以傲慢為禮的。
”《曲禮》上說:“不要失去恭敬的态度。
”然而古人确實有以傲慢為禮的,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想使對方的品德能夠彰明于世。
為什麼這樣說呢?過去有個隐士侯嬴,是魏國首都大梁東門的守門人。
魏公子信陵君聽說候嬴是個賢者,就置辦了一次大宴會宴請賓客。
待賓客都坐好後,信陵君率領一隊車馬,把車中左邊的客位空着,親自去迎接守東門的侯嬴。
侯嬴領公子去了一趟市場,待來到信陵君家中,侯嬴被當做最尊貴的賓客。
侯生對信陵君說:“今天,我為你所做的事已經很不少了。
我本是東門看守大門的人,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