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谖和孟嘗君之間的故事是千古流傳的美談,是古往今來有識之士人人皆知的名篇。
二人之間的故事顯示了孟嘗君睿智大度、善禦人才的領袖風度,更顯示了馮谖高瞻遠矚、謀略深遠的戰略家的魅力。
齊人有馮谖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铗歸來乎!食無魚。
”左右以告。
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魚客。
”居有頃,複彈其铗,歌曰:“長铗歸來乎!出無車。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
”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後有頃,複彈其劍铗,歌曰:“長铗歸來乎!無以為家。
”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
孟嘗君聞:“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
”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于是馮谖不複歌。
後孟嘗君出記,聞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乎?”馮谖署曰:“能。
”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铗歸來’者也。
”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
”請而見之謝曰:“文倦于事,愦于憂,而性?愚,沉于國家之,開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谖曰:“願之。
”于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
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瓿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
”“以何市而反?”馮谖曰:“君雲‘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
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
”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
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有毀孟嘗君于闵王,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
”孟嘗君就國于薛,未至百裡,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孟嘗君顧謂馮谖:“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馮谖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請為君複鑿二窟。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于梁,謂惠王曰:“齊放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将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馮谖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顯使也。
齊其聞之矣。
”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文車二驷,服劍,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谄谀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馮谖誡孟嘗君曰:“願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
”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谖之計也。
【譯文】
齊國有個名叫馮谖的人,家境貧困,難以養活自己,托人請求孟嘗君,願意寄食門下。
孟嘗君問:“先生有什麼愛好嗎?”馮谖說:“沒有。
”孟嘗君又問:“先生有什麼特長嗎?”他說:“也沒有。
”孟嘗君笑了笑,接納了他:“好的。
”孟嘗君身邊的人因為主人不太在意馮谖,就拿粗茶淡飯給他吃。
住了不久,馮谖就背靠柱子,彈劍而歌:“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吃飯沒有魚。
”左右把這件事告訴孟嘗君。
孟嘗君吩咐說:“給他一般門客待遇,讓他吃魚吧。
”住了不久,馮谖又彈着他的劍,唱道:“長劍呀,我們還是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坐。
”孟嘗君說:“替他配上車,按照車客的待遇。
”于是馮谖駕車帶劍,向他們的朋友誇耀:“孟嘗君尊我為上客。
”這樣過了一段日子,馮谖複彈其劍,唱道:“長劍呀,咱們回去吧,無以養家。
”左右的人都厭惡他,認為他貪得無厭。
孟嘗君問道:“馮先生有父母嗎?”左右答道:“有個老母。
”孟嘗君資其家用,不使他母親窮困,而馮谖從此不再唱牢騷歌了。
後來,孟嘗君出了一通告示,問門下食客:“請問哪一位通曉賬務會計,能替我到薛地收債呢?”馮谖署上名字說:“我能。
”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