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良說:“大王不能不給,您說話一字千金,既然親口答應了萬乘的強齊,卻又不肯割地,這就失去了信用,将來您很難和諸侯各國談判結盟。
應該先答應給齊國割讓東地,然後再出兵攻打齊國。
割地,是守信用;攻齊,是不示弱。
所以我覺得應該割地。
”
子良出朝後,昭常拜見楚王。
楚王說:“齊國派了使臣來,要求割讓東地500裡,該如何辦呢?”昭常說:“不能給。
所謂萬乘大國,是因為土地的廣博才成為萬乘大國的。
。
如果要割讓東地500裡,這是割讓了東國的一半啊!這樣楚國雖有萬乘之名,卻無萬乘之實了。
所以我說不能給,我願堅守東地。
”
昭常出朝後,景鯉拜見楚王。
楚王說:“齊國派了使臣來,要求割讓東地500裡,該怎麼辦呢?”景鯉說:“不能給。
不過,楚國不能單獨守住東地,大王說話一字千金,既然親口答應了強齊,而又不給割地,這就在諸侯而前違背了大義。
楚國既然不能單獨守住東地,我願去求救于秦國。
”
景鯉出朝後,太子的師傅慎子進去。
楚王把三個大夫出的主意都告訴了慎子,說:“子良說‘不能不給,給了以後再出兵去進攻齊國’。
昭常說‘不能給,我願去守衛東地。
’景鯉說:‘不能給,既然楚國不能單獨守住東地,我願意去求救于秦國。
’我不知道他們三個人出的主意,到底采用誰的好?”慎子回答說:“大王都采用。
”楚王怒容滿面地說:“這是什麼意思?”
慎子說:“請讓我說出我的道理,大王将會知道确實如此;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子良帶上兵車50輛,到齊國去進獻東地500裡;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又任命昭常為大司馬,要他去守衛東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又派景鯉帶領戰車50輛,往西去秦國求救。
”楚王說:“好”。
于是派子良到齊國去獻地,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立昭常為大司馬,要他去守衛東地;還派遣景鯉去秦國求救。
子良到了齊國,齊國派武裝來接受東地。
昭常回答齊國使臣說:“我是主管東地的大司馬,要與東地共存亡,我已動員了從小孩到60歲的老人全部入伍,共30多萬人,雖然我們的铠甲破舊,武器魯鈍,但願意奉陪到底。
”齊王對子良說:“您來獻地,昭常卻守衛東地,這是怎麼回事呢?”子良說:“我是受了敝國大王之命來進獻東地的。
昭常守衛東地,這是他假傳王命,大王可以去進攻他。
”齊王于是大舉進攻東地,讨伐昭常。
當大軍還未到達東地邊界時,秦國已經派了50萬大軍進逼齊國的西境,說:“你們扣押了楚太子,不讓回國,這是不講仁道;又想搶奪楚國東地500裡,這是不講正義。
你們如果收兵則罷;不然,我們等着決戰一場。
”
齊王聽了害怕,就請求子良去告訴楚國,兩國講和。
又派人出使秦國,聲明不進攻楚國,從而解除了齊國的戰禍。
楚國不用一兵一卒,竟确保了東地的安全。
【評析】
楚襄王在齊國做人質,脫離虎口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情等自身安全、有所憑依時再考慮不遲。
所以慎子讓楚襄王答應割地的決策是正确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碰到這樣的難題,這時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先解決第一位的事,其他的事隻能徐緩圖之。
楚王師傅慎子集思廣益、歸納總結、博采衆長的決策功夫值得當今各類各級領導學習,這次慎子的特點在于他幾乎采納了所有人的觀點,隻不過整體上将各觀點進行了排列組合。
在處理一些大事、難事時,決策者一定要集合衆人的思路和點子,采用“頭腦風暴法”,讓每個人獻計獻策、暢說欲言。
中國有言“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就說明衆人的智慧産生的合力還是巨大的。
每個人有不同的立場、角度和思路,将衆人的觀點集合起來,進行選擇和整和,就可以有解決問題的良策出來。